文章关键词: 厌学抑郁症玻璃心溺爱自我攻击

文章关键词: 厌学抑郁症玻璃心溺爱自我攻击
· 01 ·
“我看见这孩子就生气”
· 02 ·
“我做什么都是错的”
总有人说,这个年代的孩子太脆弱,太玻璃心了。
说几句难听的就承受不住,也不服父母的“管教”。
但是管教与贬低,真的是两回事。
管教是真正引导孩子向善,为了孩子变得更好,而贬低是控制与发泄,是自以为是的“为你好”。
《中毒的父母》书中写道: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那些话到了孩子的耳朵里,都是对自己努力的否定,对自己尊严的践踏。
父母的残忍也往往在于此,他们利用孩子的信任,把孩子最珍贵的东西,一点点撕碎给孩子看,还要求孩子去踩一脚。
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孩子被父母逼成抑郁症的经历:
家里如果钱少了,那父母就会认为是他偷的。
父母如果觉得他做得不好了,就会骂他不孝、叛逆、故意跟大人作对。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他一次没考好父母干脆把他和书包一起扔出门外,骂他“猪脑子”、“死到外面去”。
甚至在得知他得了抑郁症之后,父母还总是拿着新闻上自杀的图片给他看,说这样的人就是矫情,父母太溺爱了,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这点打击都受不住,干脆死了算了。
这样的父母,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孩子怎么就抑郁了。
孩子不管怎么做都是错的,不管做什么等待他们的都是一盆冷水,那他们的人生还有什么希望。
孩子并不是听不得难听的话,他们难以接受,只是因为因为那些话来自自己的父母。
如果连父母都不爱自己了,那世界上还会有什么温暖呢?
孩子是不忍心责备父母的,他们就只能责备自己,只能自我攻击。
对外的攻击是发泄,对内的攻击就成了抑郁。
· 03 ·
那些父母,为什么喜欢贬低孩子?
舒淇在纪录片《我时代》中说:我没有童年,我的童年太凄惨了。
从小的低自尊,从原生家庭带出来的原生自卑,让她在感情与生活上,频频受挫。
· 04 ·
内心强大的父母,懂得呵护孩子的自尊
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位作家人到中年的时候,回忆起童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他说,“那天晚上我在外面玩忘记了时间,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我以为妈妈会骂我一顿,讽刺我一番。
可是没想到,妈妈只是问了我一句,吃饭了吗。我说没有,她就转身给我端饭去了”。
这件小事,一个人能够记一辈子。
因为他觉得父母会用情绪惩罚自己,会贬低谩骂自己的时候,父母却给了他包容。
其实我们仔细体察自己,如果孩子做错了一件事情,我们用吼叫谩骂的方式,会很“奏效”,自己也会很爽。
可是,真正内心强大的父母,会克制住自己的情绪,用更多的能量去包容孩子。
第一、无论什么时候,记得呵护孩子的自尊。
我们总是觉得,给孩子衣食无忧就理应听话,理应快乐,我们觉得孩子的人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就应该乖乖听话,乖乖学习。
实际上,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看重的一件事就是自己脆弱的自尊心。
父母越是贬低,越是把孩子的自尊踩在脚下,孩子就越觉得自己是一个糟糕的人,他们怀疑自己,攻击自己,从来不敢认可自己。
第二、不用“短平快”的方式处理问题,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内心强大的父母,会给孩子足够长的成长时间,允许孩子犯错误。
其实孩子让我们不如意的时候,打一顿骂一顿讽刺一顿是最有效果的。但是只有我们内心有足够能量抱持孩子的时候,他们才能给在探索中成长。
注重孩子的一生而不是一时,是父母一生需要修行的功课。
走出半生,我们会发现:好的父母,不是对孩子无比严厉的父母,不是对孩子无限付出的父母,而是给孩子更多能量与包容的父母。
我们不把自身的负能量投射给孩子,我们把自己的人生与孩子分离。
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自尊,也要给自己足够的优雅。
千万不要拼尽全力,培养出一个低自尊的孩子。千万不要付出很多,培养出一个抑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