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2/03/25
广东共青团


《东航空难,越看越难受,怎么办?》

事故发生后,广西各地首批心理专家50余人陆续赶往现场。目前,梧州组织70名心理医生待命,随时准备对到梧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并安排志愿者对家属进行一对一的服务。

心理救援应注意:
1.心理救援不是从专业人员到位了才开始,而是应当从媒体报道就开始
2.不光要关注机上人员的家属,还应特别关注空乘人员乃至整个机组人员

对于在看新闻的大家:
当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到来时,珍惜当下或许才是最优解。
不要过度代入情绪,珍惜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你也很重要!







中国青年报
《面对空难,我们该如何抚平内心的悲痛》

普通人创伤后会产生的消极情绪,可能持续几周、几个月,最长不超过半年。有一部分人比较敏感,看到飞机直线坠落、家属痛哭等画面也会害怕、紧张——这些人群应该尽量避免去看这些画面,减少刺激的暴露。

对遇难者的家属的建议:
1.尽量保持正常的作息方式
2.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安眠药物
3.可以多和家人、朋友沟通,寻求他们的帮助,排解内心不适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不同的人心理耐受能力不一样,有些人经过创伤的事情后恢复很快,有的人可能恢复很慢,甚至产生后遗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全人群中罹患PTSD的概率:约为8%~10%
症状:这种精神心理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患者可能长期处在创伤造成的痛苦里无法自拔,经常会做噩梦,梦到相关的事情,有时还会自责,把事发原因怪罪到自己身上。创伤后产生的悲痛情绪,一般人最多持续半年,但是PTSD患者可能被这种情绪困扰两年、三年,甚至更久。
应对措施:求助于专业的医疗机构

媒体报道应注意:
1.对灾难事件和遇难家属的报道不宜披露太多细节,避免给社会公众带来心理压力和恐慌
2.事故原因查清楚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布,这样有助于消除公众很多猜疑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必要的担心和焦虑。







心理工作者陈志林:
灾难过后心理干预应该如何开展?

第一、呼吁要关注家属的心理状态。
交通事故与地震的心理援助不同,地震受灾人群较集中,但交通事故遇难者来自各地,集中心理干预非常困难。

可行的解决办法:
利用好电话热线、手机短信、新媒体,例如通过QQ、微信与各地的东航亲属沟通。

第二、根据心理援助对象的心理状态,弄清楚他们的需要,对症下药,避免二次伤害。
其次空难家属的悲哀期有几个阶段:情感休克期、麻木期和否定期、接受期。情感休克期一般情绪激动,比较难听得进去。(我记得之前地震也有一些心理咨询师一上来就问东问西,但有个人只是过去拥抱了灾民,那种有共同家庭身份的共情才让灾民的情绪得到抒发,而合适及时的情感表达才能避免精神后患。)

第三、陪伴很重要。
帮助家属们把心理压抑的情绪抒发出来,认真倾听他们,如果他们不愿多讲,就静静陪在一边,端茶递纸,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关心他们,和他们一起分担。注意:心理工作者最好着便装,更容易贴近家属们,赢得其信任。

第四、专家介入有必要。
灾难过后,心理干预专业人士要及时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感受和症状反应,进行心理辅导和调节。要帮助当事人知道和理解在空难后产生这些心理现象的来由,同时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宣泄内心压力的方法。心理援助是非常专业的工作,需要心理专家主导。比如建立遇难者家属的群聊,由专家主持,专家可以根据所有人的状态及时进行干预

第五、其他。
要在相关家属中选出比较理智和情绪稳定的家属,与之建立合作关系,这也是一种心理对接。在交流事件信息中,有关方面要确保肯定回答,知道的一定要肯定,不知道的不要回避要说不知道,以便让他们对事件进展有充分的了解。通过理性家属去陪伴情绪激动的家属。







拓:替代性创伤(VT)(或称“继发性创伤后应激”)
含义及形成:
最初指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因长期地接触患者,受到了咨访关系的相互影响而出现了类似病症的现象。现在的含义更加广泛,指的是在目击大量残忍、破坏性的场景之后,损害程度超过其中部分人群的心理和情绪的耐受极限,间接地导致了各种心理异常的现象或者虽然没有亲身经历心理创伤事件的本身,但是因为听闻了足够多的关于经历创伤人的故事和报道而产生的间接创伤。多出于对事件中群体的同情或者说共情。
主要症状:
厌食,易疲劳,体能下降,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易惊醒),做噩梦,易激惹或易发怒、容易受惊吓,注意力不集中;对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恐惧、绝望,并伴有创伤反应与人际冲突
案例:
在武汉肺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志愿者、记者更容易出现VT,而普通人获知了过多信息也会出现这些情绪困扰甚至是躯体化症状。
启示:
普通人也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控制看新闻的数量和时间,多看权威报道,不信谣言小道。避免陷入过度的情绪,学会转移注意力。

——END——

德瑞姆心理无锡咨询中心

给来访者专业的体验和看得见的效果

心理咨询请联系:

微信&电话:悦悦老师 18706175655

1648189657770846.png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