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1/10/12

孩子能理解大人的世界吗?


最近,重温高分电影《梅奇知道什么》,给了我新的思考:
小女孩梅奇和父母生活在美国纽约。妈妈是摇滚明星,爸爸是艺术品商人,她看上去拥有宽广明亮的未来。
然而,刚满6岁的梅奇不得不面临一件“大事”:父母正在闹离婚
他们总是无端大吵、互骂和摔门,惹得家里没有一刻安宁。
1.webp.jpg
梅奇很少哭,总是一副安静乖巧的模样,她会在父母的争吵声中给送披萨的快递员付小费,也会在空荡荡的大厅等待姗姗来迟的父母……
2.webp.jpg
当离婚成为必然,父母爆发了争夺梅奇抚养权的“战争”。
父母在女儿面前说彼此的坏话:“你爸有30年滥用药物史!”“其实你妈一点都不爱你!”
为增加胜算,甚至各自找了一个人结婚:爸爸找了梅奇的保姆玛歌,妈妈找了相识不久的酒保林肯。
看到这里,你是否觉得,即使父母离婚,可都想抚养孩子,并不想抛弃孩子,还是不错的吧?
然而,当我们透过梅奇的眼睛来看看真实的生活,却发现,事情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妈妈嘴上说着爱梅奇胜过一切,却从没好好陪梅奇,她对梅奇兴致勃勃朗读的故事不屑一顾,还是继父林肯给了一些掌声,才让梅奇扬起笑脸。

爸爸眼里只有生意和赚钱,他曾许诺要带梅奇坐邮轮,却从没兑现;他总是长时间出差在外,家里只留下梅奇和玛歌相互陪伴。
父母认为梅奇还小,什么都不知道。可是看得细致一点就会发现,梅奇什么都知道。
她知道爸爸搬到英格兰就不再回来了,所以会在出租车启动的前一刻,冲上去紧紧抱着爸爸。
她知道谁会信守诺言带她乘船,所以怀着一颗热切的心撮合玛歌和林肯,安定地和他们住在海边的小屋。
尽管童年布满了阴影,好在梅奇并没有被淹没其中。
继父林肯和继母玛歌陪着梅奇看木偶剧,带她出海游玩。被爱包裹着的梅奇,终于回归了6岁孩子应有的样子:纯真,欢乐,活泼。
有人说:“虽然这是一部美国电影,却给了我们亚洲家庭的视角,是亚洲电影一直忽略的某种东西。”
深以为然。
梅奇的经历,影射了成千上万孩子的经历,成人往往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但其实孩子把什么都看在眼里,只是表达不出来罢了。
孩子明白成人世界的无奈和妥协、敷衍与借口,他们更能从父母的行动里判断,自己究竟是不是被爱。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感受总是充耳不闻和视而不见,将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巨大的隐患。

#01


父母的情感忽视


是教育中最大的暴力


知乎有个热门问题:“为什么孩子会离奇地抑郁?”


超过1000万人浏览。

1634024253163762.jpg


一个女孩的故事,看得我几度落泪。
父母在女孩几个月大时就外出打工,女孩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不幸的是,爷爷奶奶几年后去世了。
本是该依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女孩却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
冬天零下几度的天气里,她一个人去结冰的河里洗大棉袄,手冻得握不住衣服,手脚全是冻疮;
做饭的时候,10岁的她没有灶台高,切菜切到手也不知道哭,鲜血把土豆片染红,饭菜里都有血腥味……
6.webp.jpg
女孩拼命学习,每次考试都得第一,以为这样就能换来父母的陪伴和关心。
谁知道,好不容易才回家的母亲根本没有给她拥抱,反而骂她是“闷葫芦”,而父亲更是态度恶劣,甚至用棍子打死了女孩唯一的朋友,一只老猫。
更过分的是,高三时,女孩每周的生活费只有70元,妈妈会把钱丢在地上,让女儿趴在地上捡起来,青春里满是难堪。
慢慢地,女孩患上了抑郁症。
“你们看,我就是这样离奇地抑郁了。我的爸爸妈妈都做得很好,给了我一切想要的,是我自己作践自己,是我太脆弱,是我多心了。”
7.webp.jpg
哪里是她“脆弱”和“多心”,明明就是父母忽视了她的感受,一步步把她推进深渊啊!
儿童精神病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说:
抚养一个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可与他人形成健康连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给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作为燃料。
而缺失这种必要的情感连接,孩子也许还会成功,但会感觉自己内心空虚,像缺失了什么必要的东西,他们苦恼而挣扎,却没人看得到。”
对所有孩子来说,从来就没有什么“离奇”抑郁的说法,而是父母的一次次不公正对待,一次次情感忽视,让孩子的内心堆积委屈与失落,最终只能在黑暗中摸索,慢慢身心都“病”了。

#02


不被看见的孩子


心里都有个“小洞”


有人说,被父母忽视的孩子也能长大,没发现有太大问题啊,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看上去阳光满面,埋在心里的那些伤口还是会隐隐作痛。

前不久,演员倪虹洁谈自己18岁拍内衣广告的经历,引发4.5万讨论。



倪虹洁18岁进入演艺圈,拍了一条内衣广告而一夜成名,但这也让她和父母的关系降至冰点。
父母看到电视上的女儿穿着内衣以“性感”示人,觉得特别羞耻,选择用沉默来“收服”女儿,拒绝一切沟通。
当时的倪虹洁没有意识到父母的问题,而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她很受挫和难过,变得怀疑自己和“讨好”他人。

如今的她早已成熟,但提到这件事依然哽咽。
“我心里一直有个疙瘩,这十年特别没有自信。父母在教育上的问题,应该直接跟孩子说,要多交流。”
父母选择了沉默,忽视了孩子的感受,看上去风平浪静,却在孩子心里留下一根刺,让孩子一辈子疼痛。
本以为教育了孩子,用高姿态“赢”了孩子,到头来却输了孩子的亲密、信任和爱,给亲子关系修筑高不可攀的藩篱。
多么可悲啊!

#03
永远记得
先有爱的“联结”
再来谈“教育”

很多心理学理论都表明,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情感健康的大人,父母要先和孩子产生爱的“联结”,再来谈爱的“教育”。
换句话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亲密和谐,决定了父母的建议是否能被孩子接纳,影响了孩子的发展是否顺畅。
要如何才能建立亲子联结?不妨试试以下两点。
——蹲下身,平视孩子的世界
电视剧《小舍得》里,欢欢才艺突出但成绩落后,遭到同学们的嘲笑,欢欢感到十分沮丧。

妈妈觉得欢欢的表现显得有些脆弱,可是爸爸选择蹲下身来平视女儿的世界,感受女儿的感受,她认为女儿是在“求救”。

爸爸没有指责,也没有第一时间贴标签,而是和女儿站在一起,既保护了欢欢的感受,也激发了欢欢的追求,后来欢欢主动提出想通过补习来提升成绩。

布拉夫曼博士在《看见孩子,看见自己》一书中指出:“真正成熟的父母,不会只想着去处理孩子的问题,而是先去处理孩子的感受。
当父母终于知道究竟是什么在折磨着他们的孩子,并且努力改变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时,孩子的症状基本都会消失。”
是啊!父母看到孩子的世界,关注孩子的感受,用心和孩子建立联系,才能真正找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
——放开手,尊重孩子的选择
如果你有一个痴迷电子游戏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很多父母也许会忍不住焦虑,认为这是玩物丧志,想到孩子的学习会被耽误,自然做不到“尊重”孩子的想法。
在这一点上,原世界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邓亚萍,她的做法值得借鉴——
得知儿子林瀚铭喜欢打游戏,想成为职业电竞选手,邓亚萍没有指责,而是尊重儿子的想法,鼓励儿子“可以试试”。
此外,邓亚萍还带儿子考察两家电竞俱乐部,真实感受电竞运动员的日常作息后再做职业选择。
“他听到电子竞技每天训练 12 小时就放弃了,因为这训练量比打兵乓球还要大。”


邓亚萍坦言,自己和丈夫都是乒乓球运动员出身,所以希望儿子打乒乓球,看到儿子夺得北京青少年乒乓球男单冠军也很高兴。但她更清楚的是,儿子最终选择乒乓球还是其他职业,她不能干涉,她只希望能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不得不说,真的很赞啊!
邓亚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所有父母:
尊重并不是对孩子甩过去一句“你尽管说,我听着就行了”,而是很考验父母的功力,父母是否了解孩子,相不相信孩子“真的可以”,是尊重的前提。
此外,父母看得远一点,给孩子做好恰当地引导,然后放开不舍的手,让孩子去选择和经历,是尊重的灵魂。
电影《银河补习班》里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神奇的感官器,他们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感情,是不是爱。”
对孩子来说,如果父母真正把自己当作平等的个体,能体会自己的感受,能相信自己的潜能,那么,他们的心里就会涌动起无限的爱和勇气。
就从现在开始,让“家”成为一个储存爱的地方,让孩子沐浴着“爱”生长吧!
相信终有一天,孩子能成长为一个情感健康的大人,自信去爱,勇敢奔跑。
抑郁症是心理感冒还是心理绝症
如果遇见抑郁症患者,该如何对待?
如果觉得自己患上抑郁症,该如何鉴别?
如果不幸罹患抑郁症,该采取哪些行为来治疗?

其实,抑郁症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对抑郁症充满误解
德瑞姆免费课
为你还原抑郁症的本来面目
一起解开抑郁症的魔咒!

12.webp.jpg

扫码免费领取课程


1634024835422559.jpg



-END-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