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1/08/23

酷暑的天气,谁会穿着厚实的雨衣站在太阳底下?






河南水灾后,一位失去女儿的父亲,穿着跟女儿分别时的雨衣,推着自行车,举着“妞妞,爸爸还想接你回家”的牌子,默默到女儿遇难的地铁口旁等候,来表达不舍和怀念。


50人失踪,302人遇难。


这是截止8月2日12时,河南洪灾的受害者人数。


7月20日,郑州突降暴雨,相当于150个西湖倒灌。


当积水涌入地铁、冲走车辆、淹没房屋……


不敢想,当事人眼睁睁地看着积水一点点淹没喉咙,该有多绝望;


也不忍心揣测,幸存者中,又有多少人会因此受或长或短、或大或小的影响和创伤?

2.webp.jpg




但哪怕再不情愿,也必须承认——创伤是人们一生必然面临的主题。


安全永远是相对的,不安全才是绝对的。


如果你是一个心理治疗师,“心理创伤及其修复”可能也是你不得不去思考和学习的一个课题。


那不妨先听听张海音怎么说的吧。




· 01 ·
什么是哀伤?

广义的哀伤指任何丧失带来的哀伤如日常生活中的分离、失落和突变;如团体的结束;小时候心爱的玩具的丢失、搬迁、与好友分离、失恋等。

狭义的哀伤是指亲朋好友死亡带来的哀伤。

哀伤的体验是一个成长的历程,压抑和逃避都无助于哀伤的消失。只有经历过程中的种种痛苦,才有助于人们将哀伤的力量升华。所谓“化悲痛为力量”指的是只有跨越这悲痛,才能化为力量,就是要去整合丧失的感觉。

每个人度过哀伤状态的时间、表达方式因人而异。有时候我们要鼓励一个人嚎啕大哭,如果被压抑回去了,可能会变成其他问题;有些人是不适应在公众场合痛哭的,有可能是他还没有做好准备,要保持一定的关注,不去强求。



· 02 ·
什么是创伤事件?

对一个人精神上造成异乎寻常、重大打击的事件称为创伤事件

创伤事件可分为4类:

自然灾害
如地震、水灾、泥石流滑坡、台风、海啸等等。关于创伤事件,不管是哪一类,我们都强调目睹和经历都算

除了自己经历,全过程目睹别人经历巨大灾难也算。如有的人目睹同伴被暴力殴打,他心理上的创伤可能超过被打的人,主要是因为,他目睹同伴被暴力殴打全过程,但他什么也做不了,会产生非常大的自我否定,会有强烈的内疚:是不是胆小没有去救一下同伴导致同伴受害?目睹同伴被这暴力侵害被折磨,就像自己也被折磨一样。

因此我们现实中碰到的一些案例,我们也可以去理解。他虽然身体上没有受到什么伤害,但是人会有情感,会有联想,会有进一步的思考,会有各种推断,会把各种事件和自己连接在一起。


意外事故
如交通事故、火灾、矿难、核辐射、核泄漏等。

暴力事件
大到战争、恐怖事件,小到被强奸、抢劫、斗殴或者被作为人质等。对创伤应激障碍的研究起源于美国对越战后退伍军人的心理状态的研究,后来才越来越系统地、科学地去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一类严重的心理障碍

重要丧失
这个有主观的色彩,重要是指对个体来说是重要的,言下之意就是对其他人来说可能不一定重要。所以这种对当事人来说是重要事件的,我们会说可能会成为创伤性事件。如失去地位、财产、依恋对象、婚姻、亲人和自由等。

还有一种情况要特别关注,有的人突然失去面子,这对他来说可能是异乎寻常的打击,甚至有的人因此而自杀死亡。所以说重要的丧失因人而异。

这四类事件合起来就是“天灾人祸”


但天灾和人祸还是有点不一样的,如果一个群体遭遇到的创伤是天灾,我们可以推测幸存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会比较低;如果一个群体遭遇到的创伤是人祸,发生严重心理障碍的几率会比较高。

从心理的角度去讲,天灾虽然对人打击很大,但心理上相对来说能接受,因为它无法预测,落谁头上都避免不了;人祸是不应该发生的,是被人恶意地、蓄意地导致的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应该去追究责任。

但是现实中责任往往追究不到,所以会引发强烈的愤怒情绪。惩罚不到元凶,可能他一辈子的生活会反复上访,反复要伸张正义,反复要去抓这个人,但现实中往往达不到,所以他以后的个人甚至家庭生活的走向都会有巨大的改变和不同。

因此去干预一个人祸的创伤难度会非常大,天灾的创伤者会更容易接近些,因为面对大自然他是一个明确的受害者,理所当然他应该得到帮助,也比较容易被帮助。

有时候天灾人祸也会混淆,比如因为地震学校楼房倒塌被压死的学生父母,他们会非常愤怒,在他们看来可能就是人祸,他们会认为为什么政府大楼没倒、银行大楼没倒,学校大楼倒了?是否有罪魁祸首,是豆腐渣工程?这样的创伤应对起来非常困难。



· 03 ·
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理解创伤

当个体遭遇到重大心理创伤时,无可避免地会唤起早期成长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是创伤和冲突

他会面临内心深处和真实世界所带来的令人窒息的焦虑、原始恐惧感。丧失了对外在世界可预测性和客体保护功能的信心。

所有事件不论好坏皆可归因于某种“原动力”,而创伤事件正是归因于某种有害的原动力。(潜意识中遗留的早年得不到回应时的被害体验,幻想变成真实)

创伤和防御:创伤不仅击溃了抵抗焦虑的防御,更确认了内心深处的焦虑

Krystal (1968) 指出创伤性事件的影响在于个体无法逃离内部或外部的危险。

他可能放弃自我来进行防御,并固着于人格解体状态。

情感麻痹状态是从极端痛苦或焦虑情感中的解脱 —“机器人状态” 。


  • 创伤性记忆是一种零碎的记忆



遭遇创伤以后,人往往会形成一些零碎性的记忆,比如视觉的、触觉的、嗅觉的、听觉的、情绪的......如果是完整记忆的话,这些方面应该同时存在。

严重的精神创伤事发生后,或最痛苦时,这时感受到的记忆是单一的、片段的知觉记忆,不完整,没有办法去陈述。

所以记忆中出现的元素不一定总是与创伤经历密切相关,闪回性的画面记忆很常见,很凌乱、很片断的画面,很少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少,不存在叙事性的记忆,创伤的画面会让人非常痛苦。


  • 幸存者综合征



一个遭受严重打击的人攻击大多转向自身,引起很多躯体的症状,或典型的慢性反应性抑郁,也就是躯体化的症状或持久性的抑郁。

幸存者往往表现为自信丧失,由于自恋性退行,导致从外部世界中隐退,退回内心世界,不轻易再去相信人,相当于自我封闭。Niederland(1968)称这一症状群为“幸存者综合征”。

主要特点是持续的悲伤反应,以及对幸存后的内疚感,幸存本身就是一个冲突,并被感知为对去世的父母、同胞及其亲属的背叛,这是潜意识的。

有时候我们会听到一个人这样说“我怎么没有死呢?我也跟谁谁谁一块走多好啊”。这是一个过度内疚,虽然并不是自己导致亲人去世的。


  • 创伤的代际传递



创伤被无意识的传给下一代,就是孩子替代父母,去承受很多创伤

如创伤化的母亲,她有很多焦虑、憎恨的情绪体验,或对丧失的体验,情感的麻痹,以及其他形式的本我退行,导致没有足够的情感空间来考虑孩子的需要,因此很难对自己的孩子共情,甚至会倒过来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容器。

孩子生下来注定要去承受父母承受不了的东西,这是潜意识传递的

所以父母的创伤通过累积创伤的方式被传递给下一代,常常被认为是宿命,或者是强迫性重复,这就是创伤的代际传递。

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是否曾经历过异乎寻常的打击?创伤事件对于人的心理影响具体有哪些表现?应激过后什么样的反应和表现算是“正常”范围?我们该如何恰当地介入和提供专业的建议?

张海音老师
心理创伤的修复和危机干预
让我们成为更深刻、更完整的自己


1629708077840709.jpg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