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1/06/02
“带男童去女厕所”,很多妈妈已经习以为常。



经历多少白眼,多少心酸,多少不便,只能往肚里咽。



最近有一位妈妈,发帖吐槽带娃上厕所,绘声绘色细致入微,让众多网友大呼“奇葩”。

“今天带儿子去女厕,好死不死女厕所有个小女孩……女孩问她妈妈:男孩为什么要上女厕所?儿子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扭头就往外走。”

童言无忌,被她理解为“惹怒儿子”。随后,小女孩的妈妈说了一句让她也生气的话:

“因为这个哥哥爸爸没来,如果爸爸来了,就会去男厕所了。”

有理有据,温和有礼,可这位妈妈“脑袋嗡的一下”,气愤地带儿子离开女厕,还上网发飙“我真服了,能不能嘴别那么欠”!

我心头一紧,合着以后去女厕,看到男童不能吱声、不能评论、不能解释,否则我就是“欠”?

都是当妈的,这话我怎么这么不爱听呢?

很多人顺着网线追过去,谴责这位妈妈“太蛮横”,她自知理亏,迫于无奈销号。


本是一件小事,竟上升到“全民网暴”的高度,说明“天下苦秦久矣”。我们身边有大把父母不顾旁人感受,带孩子上异性厕所。

一个“厕所去哪儿上”的问题,背后其实藏着性别意识问题。

即使只是“上厕所”这种小事,疏忽了教养,都有可能导致严重恶果。



· 01 ·



当老师的朋友跟我抱怨:“最近的男孩越来越娘了。”

不但举止娘炮、爱好女性化、喜欢跟女孩扎堆,而且毫无责任感,遇事总逃避,完全没有“爷们样”。

朋友说:“这真不是我刻板印象,觉得男孩就该玩汽车。男孩喜欢小裙子,没问题呀!可很多男孩只喜欢小裙子,不喜欢别的,一心想当女孩,连学习都顾不上。”

她班上有一个很典型的男同学,父母想要女儿,从小把儿子当女孩养,儿子16岁涂指甲涂口红,为了防晒从不踢球,而且一受委屈就哭。那模样,比林黛玉还林黛玉。

令人吃惊的是,这种情况太普遍了。

一位重点中学校长对媒体抱怨:“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要是算上这样女性化的男生,我们学生‘女生’比男生多太多。”

北京市教育学会教育心理研究会理事说:“每年咨询变性问题的孩子,都有上百人。他们从小就没有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以至于青春期无法接受自己的性别。”


男孩为什么越来越“娘”了?答案就藏在我们身边:

女澡堂里,经常有妈妈带着男童来洗澡,一群赤身裸体的女性对此见怪不怪,谁也不知道男孩也有自尊心,也会感到羞耻;

女厕所里,不乏带男童上厕所的母亲,大家都觉得“他只不过是个孩子”,可有的男童好奇,趴在地板上偷窥,导致成年后人品扭曲;

女士换衣间里,男童跑来跑去畅通无阻,时不时撩开帘子看看里面,似乎一点也不理解什么叫“男女有别”,肆意打破人际边界

教育学家认为,3-5岁是培养孩子性别意识到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孩子没有对自己的性别有正确认识,成年后就可能出现性别倒错、心理障碍和性障碍。

但3-4岁男童女童的妈妈,时常会忽视孩子的性别,总觉得现在性别不分没关系,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知道自己是谁了。

让人意料之外的是,孩子小小的胸膛里,早就悄悄燃起一束火焰,那是对异性、性和繁衍后代与生俱来的探索欲。

谁也不知道,哪次进女厕所、女澡堂、女士换衣间,点燃了这束火焰,也猜不到男童从什么时候开始,为自己的性别感到羞耻。

人们只能看到“男孩越来越娘”“择偶性别卡得越来越松”“变性需求越来越多”。

当错误开始浮于水面,往往已经祸根深种,来不及纠正了。




· 02 ·



心理学书籍《善解童贞》,罗列了孩子6岁前主要性发展任务,囊括了性别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性系统健康发育。有远见的父母,这个阶段会让孩子每天洗小屁屁,训练孩子正确的如厕。

二、性欲和性别意识的发展。6岁前孩子的“性欲”,是一种渴望探索异性的好奇心,并非成年人理解的“性冲动”。

书中有一对母女的对话,4岁女儿说:“刚才我脱光衣服,只剩下内裤。我抱着被子接吻。”

母亲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从哪儿学来的?”

女儿说:“电视剧里都这样,一边拥抱一边亲吻,因为爱才这样……我长大也是要当妈妈的。”

小女孩正在理解“性的欲望”,她选择说出来,是相信母亲能够温暖接纳这份好奇心,而不是指责她。

三,恋父恋母情节。男孩特别依恋母亲,女孩特别依恋父亲,如果父母能展现自己安全、稳定、温暖的一面,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就会健康发展为对伴侣的依恋。

四、性价值观雏形形成,逐渐建立性道德。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越来越像个“小大人”,他开始向往西装和高跟鞋,开始警告大人“不能摸屁股”。

佛洛依德时代,人们强迫儿童“禁止自慰”“禁止谈性”,导致大量儿童患上强迫症、性倒错,苦于性的认知扭曲。

儿童需要正视性别,即使没有人教他,一切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如何在一切发生之后,引导孩子拥有正确的性别意识,就成了父母的必修课。




· 03 ·



我身边有一些“带男童进女厕”的妈妈,她们有的出于无奈,有的深感羞耻,有的尽量交给爸爸,有的随身携带空矿泉水瓶,让孩子尿在瓶子里。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故意制造麻烦,而是大环境缺乏培养性别意识的条件,父母只能尽力而为。

所以解决“男童进女厕”,根源还是多设立家庭厕所,让妈妈们放下心理包袱,放心培养自家的“小小男子汉”。


如果环境不够完善,身为父母,我们可以用这4个方法,来帮助孩子建立性别意识:

1.合理看待跨性别教养

“男孩当女孩养”“女孩当男孩养”是万万不可的,但孩子时常会效仿异性。如果男孩主动穿裙子,父母也不必太过焦虑,这是孩子在探索性别区别,等他满足了好奇心,就会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2.真心接纳孩子的性别

“重男轻女”很普遍,“重女轻男”也不少,这会对孩子性别认识造成阻力。孩子并不理解男女有何贵贱区别,但他们模仿父母。如果父母喜欢男孩,她们就会活成男孩;父母喜欢女孩,他们就会活成女孩。

3.帮助孩子建构性别观

性别观是孩子建立自尊的根源,父母经常夸赞“你真是个男子汉”“你真是个小女王”,孩子会对自己的性别充满自信。在探索性别区别的过程中,也会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身份,认同性别,而不是感到压力。

4.让孩子习得自己的性别行为

我们会下意识给男童买足球、给女童买洋娃娃,其实最好的做法是让孩子自己挑,父母在他疑惑时解释说明。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不同,有的孩子依恋母亲的性别,有的孩子则向往父亲,这会影响他们选择什么样的玩具,但自主选择的过程能让孩子顺利成长。

5.平衡两性评价,做好榜样工作

父母当着孩子面说“女人就是磨叽”“男人就是粗心”,会让孩子潜移默化内摄一个观念:我是女性,我很磨叽;我是男性,我很粗心。然后如同父母期待那样,长成磨叽、粗心的性格。

父母对两性的评价应该尽量客观,即使存在不满,也不要上升到性别对立,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多攻击异性,若能做到这点,孩子不但更有自信,成年后与异性相处也会更加顺利。

孩子认识自我的路上,“性”是很重要的一步。每个孩子都期望真实的自己被接纳,这样一来,内心模糊的“我是谁”,才会有个清晰的答案。

作为父母,也不必为孩子的性别意识感到焦虑。他终究会长成你期待的那个人,用最温暖的步伐,护着他慢慢长大,就是父母最好的陪伴态度了。

-End-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