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0/03/25

文|庄淑婕

来源|德瑞姆心理咨询中心

上接前文:亲子关系 | 在延长的假期中如何与父母相处,让自己的未来过得更好



当父母的期待与孩子的现实发生冲突时,该如何与父母相处?

1、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明确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第一步。甚至可能还是最难的一步。


我们不仅是成年人了,而且还是大学生,是有能力的成年人。我们有能力自主思考,这个年龄也需要逐渐独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但是明确这个自己想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并不是我想睡觉,我想玩那么简单,还需要把自己内心中的多种愿望、感受、思考统一起来。


心理学的祖先弗洛伊德提出了一个很著名的人格理论:自我、本我、超我。

a.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

b.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c.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则。体现在“我应该XX”。

而弄清楚自己想做的是什么,就是发挥自己的自我功能,让自我足够强大,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比如本我说,我想玩。超我说,不,你应该学习。

你看,本我和超我的对话,多么像小时候的我们和爸爸妈妈的对话。

巧了,超我还真有一部分就是这么被爸爸妈妈灌输进来的,内化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超我还来自于社会文化、成长经历等潜移默化的影响,超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即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

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也已经上了大学,还老听爸爸妈妈絮絮叨叨的挺烦的,而且有的我真的不想做,或者我做不到。(不排除个别父母有不合理的期待)。

那么怎么办呢?考虑到我们的首要原则是: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先想想,如果没有父母的影响,我要为我自己的人生负责的话,我应该做什么?(超我)我想做什么?(本我)最后我能做些什么?(自我)。

以我想晚睡晚起、爸爸妈妈认为我应该早睡早起为例。确实从为自己好的角度来考虑,规律性的作息更有助于身体健康,但是游戏真的挺好玩的还想再玩会儿。我可以如何调整我的作息实现至少规律性的生活(每天同一个时间晚睡,同一个时间晚起也是一种规律),以免遭到来自身体的报复。也许将来我出于某些学习、工作、身体的特殊需要,发现真的早睡早期会更好也有可能,有时候也不得不熬夜,我自己去思考和调整如何作息更能满足自己身体健康和现实情况的需要。

决策过程其实挺复杂的,不是爸爸妈妈说的算,也不是我一时的冲动完全说了算,但我会动态的根据对我自己的理解、我的内心感受和现实进行评估调整,这是一种重要的自我功能。

小到生活中吃饭睡觉学习的小事,大到想做什么样的工作,未来人生发展规划,都需要自己不断的探索和决策,而做出自己内心真正想做、能做的决策,要比处理和父母的关系可能还更为困难,需要更长时间的探索,但这些也是更为重要的议题,因为父母只能在人生的前一小段路陪伴我们,未来更长的人生需要我们自己过好,我们必须逐渐的发展出可以过好自己的人生的能力。

通常亲子关系可能会经历如下四个阶段:1、我应该做父母让我做的事情。2、我要做我想做的事情,不管父母同不同意。3、我要做我想做的事情,与父母没有关系。4、我要做我想做的时期,也许父母也喜欢。

但这些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先理清楚,我们“想做的”,究竟是什么?

2、如何与父母沟通,让父母尽可能的理解自己?


先解决完自己的内部矛盾,可能还得面对和父母的关系议题,毕竟自我最后决定想做的事情,还是依然有可能与父母发生冲突。那么这时候怎么办?

最好的结果是,父母可以沟通,并且能够通过沟通让父母理解自己。大多数家庭的父母都是可以沟通的,有的家庭沟通很容易,有的家庭可能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沟通,困难时可能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排除个别家庭几乎不可能沟通的情况。

大多数家庭,父母能和孩子吵起来的,至少父母对孩子还有爱,还有沟通的可能和修复的基础,而更难的,反而是父母已经不在,或因为某些原因从未爱过孩子。

这也使得大多数对孩子有爱的父母,有可能为孩子的幸福、亲子关系做出改变和妥协。但是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养育方式下的感受,也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好父母,甚至可能无意中把自己的创伤用不恰当的养育方式传递给孩子。如果孩子不说,父母也不一定知道。父母有时也需要通过孩子才能知道如何可以做一个更好的父母,怎样养育对孩子的未来更好。

有的时候,父母已经改变了,但孩子不知道父母已经改变,依然停留在过去关系的痛苦中;而有的时候,孩子已经成长了,父母还以为孩子还是曾经那个懵懂的一切都需要依赖自己的孩子。

那么发生冲突时,可以如何与父母沟通呢?有一个简单的技巧,或许可以适用于大多数家庭,也可能会出现惊喜。

1 先梳理和觉察自己有哪些情绪?背后的哪些想法引起了这些情绪?

2 自己的想做的是什么?为什么想这样做?

3 希望父母可以和自己如何相处?

4 和父母真诚的表达沟通自己的觉察和思考。

5 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待、父母为什么会对自己有这些期待?父母的感受?父母希望与自己如何相处?

6 双方相互了解对方的感受、想法,沟通协商。

只有自己理解自己,并且能清晰的表达出来,才能更帮助对方理解自己。

通过充分的沟通,才可能让父母更准确和更深的理解自己,也理解父母。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建立更深层的联结。

协商不等于自己听父母的,也不等于让父母听自己的,而是为了更有助于逐渐浮现出长期来看有利于自己的可行的解决方案,有时也可能会把事情推向意想不到的进展。

这个过程可能很简短,但也可能很漫长。有时可能双方会谈的很深,有很多情感的流露和碰撞,甚至双方互相理解到对方的成长经历以及自己的家族史。但在讨论的最初,更有可能遇到的是自己觉察得不太清楚,父母也难以理解,甚至不太愿意沟通还可能继续吵架,需要孩子很多次的坚持和努力才能逐渐深入。也有的时候谈着谈着,当双方内心的感受突然发生碰撞时,也许会发生令人印象至深的亲子关系转折。

就像很多孩子都在等待父母说声“对不起”,很多父母都在等待孩子说声“谢谢你”。

在个别家庭中,可能会出现父母确实不爱孩子,或者给孩子带来伤害过大难以靠沟通化解的程度,这种时候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以减少自己心理上受到的伤害,让自己将来过得更好。

3、亲子关系问题的背后,不仅仅是亲子关系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复杂的情况,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可以沟通的,有的家庭也可能有复杂的问题和创伤,而早期的亲子关系对人的影响太大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和相处方式,很容易成为孩子与未来恋爱婚姻对象、一般人际关系的一个缩影,就连咨询中的咨询关系中也会看到这样关系模式的影子。甚至对一个人的自信、人格,个人成长等方面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时候,孩子与父母处理的,不仅仅是现在亲子关系的问题,也是在尝试改变过去的亲子关系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的影响,对人际关系模式的一个探索和尝试。甚至也可能在改变过去的祖辈经历中的创伤,通过不良的养育方式使创伤在代际中无意中传递,将这份伤害在自己这一代尽可能的化解和终止,让自己的下一代可以过得幸福,不再受到自己曾经受到过的伤。

如果感到自己受到家庭的影响很大,仅仅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化解有些困难,可以试着寻求心理咨询的专业帮助,将过去亲子关系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一点点觉察和理清,不仅化解当下的矛盾,还能逐渐的从中成长,书写属于自己的未来。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