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关键词: 心理负担心理压力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危机事件

文章关键词: 心理负担心理压力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危机事件
疫情期间,很多人不仅忍受身体上的不适,还有心理负担;在封控期间,长时间的居家隔离,人们容易产生焦虑、愤怒、抑郁、不安等情绪;而感染新冠后,因为病痛带来的心理压力、亲人离世带来的心理创伤、生活不便导致的矛盾争吵... 这些负面情绪无疑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德瑞姆心理公益热线400-686-9850是德瑞姆一个创新性重点项目,成立于2020年,旨在打造一个面向大众人群的免费心理热线,为倾诉者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助力其舒缓负面情绪、实现身心健康。
2022年,德瑞姆心理公益热线累计接听近3万人次,其中不乏,深陷亲子矛盾的父母、产后抑郁的宝妈、失业焦虑的白领、面临考研压力的学生、感到孤独的老人等。德瑞姆心理公益热线接线员均为专业心理服务工作者,有丰富的个案经验,疫情期间他们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希望通心理热线及时倾诉的方式,帮助大众远离负面情绪,守护心理健康,积极面对生活!
受疫情影响,很多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更有甚者有自杀行为出现,比如面对亲人的突然离世,一些家属会陷入巨大的悲痛和绝望中,以至于出现过激行为;还有一些突如其来的矛盾冲突,让原本脆弱的心理不堪重负,很多人因此通过自伤、自残等行为发泄情绪。无论是心理服务工作者,还是普通人,如何辨别心理问题,并通过有效手段应对心理危机事件,都是值得学习的重要课题。
2022年8月,德瑞姆心理推出疫情专题公益课,特邀上海精卫中心主任医师张海音老师,为大家带来新冠疫情常态化下如何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视频课,本次活动800+人参与,希望通过科普的方式,帮助更多人走出心理困扰、挽救生命,活动过程中,学员反馈热烈,积极参加。
张海音老师公益课海报
2022年3月伊始,疫情开始冒头以来,全国各地都开始爆发大大小小病例。上海更是达到一个病例高峰。据2022年4月12日的公布数据,上海单日新增1189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2514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在此严峻形势下,全民封控的长时间居家生活中,对普通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巨大考验,“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宅家时间长了心理会不会出现问题?总是失眠怎么办?一家人在一起总闹矛盾怎么办?”——如何守护自己的“心防线”,成为这段时间人们关注的焦点。德瑞姆携手复星健康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关爱公益活动,义不容辞担当民众的“心理健康团长”。
2022年4月14日,德瑞姆联合复兴健康、上海市心理学会,携手国内众多优秀危机干预专家和心理专家,开启心理健康公益服务,7场心理服务主题公益直播,牢筑抗疫“心”防线。
第一场主题为疫情期间居家心理压力应对,邀请到张海音老师进行公益直播,帮助大家缓解疫情之下的封控压力。
第二场主题为用5招抗疫护心两不误,邀请到心融集团创始人冯耘老师进行公益直播,帮助大家在疫情之下,身心平衡,更加积极看待疫情。
第三场主题为家庭教育指导师跟你说的十句话,邀请到严红老师进行公益直播,在疫情之下,封控在家,如何做到与孩子的和谐相处,减缓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严红老师给了很多建议。
第四场主题为学点寓教于乐的小游戏,邀请到周厚蓉老师进行公益直播,疫情之下,怎样与孩子更进一步交流,又如何与家人更好地相处。
第五场主题为助您安然入眠躺赢战役,邀请到梁志坚老师为大家进行公益直播,面对疫情压力,很多人有失眠困扰,如何安然入睡成为很多人头疼的问题,梁老师用自己多年的睡眠治疗经验,帮助大家打赢疫情失眠之仗。
第六场主题为如何创建良好家庭关系,邀请到刘亮老师进行公益直播,疫情当前,封控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家人之间相处时间激增,矛盾也剧增,如何处理矛盾,面对家人相处的问题,也是大家所困扰的。
第七场主题为心理健康谁说了算,邀请到杨彦平老师进行公益直播,疫情封控,心理健康问题也频繁出现,因为疫情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比比皆是,怎样调整心态,怎样脱离负面情绪保持身心健康,杨彦平教授给大家带来建议。"
本次活动近万人参加,大家反馈热烈,近千人参与直播讨论互动,在直播过程中,老师们答疑解惑,帮助参与者解决因疫情带来的压力、困扰,帮助大家做好疫情下的心理健康管理,牢筑抗疫“心”防线。
复星活动海报
专家专业指导
电影大师伯格曼说过:“没有任何艺术手段能像电影一样表达梦的特质。当灯光熄灭,闪亮的银幕向我们打开,我们被抛进事件之中,成了梦的参与者。”想象一下,当我们坐在电影院的沙发里,就像躺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躺椅上,一场心理分析的活动开始了。
2022年3月,德瑞姆徐汇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线上公益电影沙龙“心理咨询师和你一起,看戏聊人生”活动。共邀请到50多位心理学爱好者参与。
这次观看的电影《蓝白红三部曲之蓝》是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所导演的一部电影。女主角朱莉遭遇一系列的意外,丈夫、女儿丧生;在面对生死、爱情、亲情、现实、理想……她如何应对?其中又有哪些值得深思的心理学内容?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彭园芬老师带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解读经典电影,引起现场的大家热烈讨论。沙龙结束后,参会人员纷纷晒出自己的感想:
——“蓝是代表忧郁的颜色,而在《蓝》这部电影里,它被赋予了“自由”的涵义。自由是什么?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答案或许都不一样,电影娓娓道来,道出一个关于失去家人的女人怎样重获自由的故事。真难得有一个悠哉悠哉的几小时,抛开老公抛开孩子,跟心理咨询师和‘影迷们’一起看看剧,谈谈心。繁琐生活中,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自由啊~”
——“人活在世界上,都是需要力量支撑的。而支撑我们的,除了健康的身体,我很好奇,支撑人去面对生活中种种苦难的是怎样的精神力量呢?在电影里,在女主人朱莉身上,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很纯粹的电影,引发了我的共鸣。女主朱莉的困境,也是我们现代人的困境。朱莉并不只是“家庭的附属品”,她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失去家庭后,她作为独立的人,仍然有追求自己人生的权利!”
本次活动50人参与,通过公益电影沙龙活动,从电影的视角出发,与大家一起探讨死亡等主题,从而延伸到疫情期间,面对意外,面对死亡又该如何做好心理建设,帮助大家更好地面对疫情中的困难、压力,学员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对死亡对人生有了更新的理解,也能更好地处理自己面对疫情的负面情绪。
线上公益电影沙龙
宣传海报
2022年4月底,德瑞姆心理咨询中心举行了线上公益情绪探讨和互动活动——阳性慌张中如何过好“阴性”生活,一起探讨疫情下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
疫情下大家的生活或多或少受到影响,那么,心理学家的生活是否受到影响?他们又是怎样看待疫情下的心理问题,以及调适情绪的呢?在《阳性慌张中如何过好“阴性”生活》的线上分享会上,王怀齐博士表示:
第一,心理学家也会有情绪波动,但是懂得察觉和疏导。
疫情下我的感觉并不好。看到社会上很多人有受苦,甚至死亡,感觉很悲伤。觉察到自己做事没那么有精神,情绪不好。我会放下工作,允许自己拖拉。有悲伤不可怕,不要去压抑。
第二,如何理解人们在隔离的状态下所产生的愤怒?
心理学上,愤怒是对发生在我们身上不喜欢的东西的一种反应。荣格心理学称为阴影。新冠病毒带来的包括死亡、疾病、混乱和饥饿都是我们不喜欢的,这是集体的阴影。当这些不舒服被叠加,形成更强烈的愤怒情绪。其实,我们需要知道的一点是,这次疫情冲击了社会的保护功能,这个社会的系统生病了,但调整到正规需要时间。我给自己的要求是,当外面改变无法发生时,我先照顾好自己小小的家庭,让自己的小生活变成有序,可以一定程度冲淡外面的无序。
第三,什么是阴性生活?
阳性是我们这个社会追求的,成功、好的成绩,“阴”是我们不想接近的,比如“阴险”“阴间”,但有意思的是,疫情期间,阴性反而让我们追捧的。象征层面上看,疫情就是让我们“回家”。退行到家里,调整好休息好,为下一次元气满满的出门做准备。
本次活动近千人参加,在与王怀齐博士的互动交流后,在场学员纷纷表示收货满满,其中一位学员会后分享:“允许平时积极的自己,在退行的这两年,轻轻地休养,能看到自己的悲伤,也是对自己真实的尊重吧,回到自身,倾听它的表达,慢慢内心和身体被理解,更有弹性去适应和调整,放松一些,生命流动起来,退步原来是向前。”
2022年5月,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江阴原有的宁静,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战役再次打响。面对疫情,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也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为帮助缓解广大市民因受疫情影响而造成的恐慌、焦虑、愤怒、低落、抑郁、睡眠障碍、家庭关系紧张……江阴德瑞姆率领团队成员,为大家开设了公益心理加油站,为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德瑞姆心理江阴心理咨询中心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抗疫要求,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组织江阴德瑞姆心理咨询师开展“公益心理加油站”,面向江阴人民的全方位心理抗疫行动,参与人数近百余人。
本次活动近200人参与,帮助了近100余人,缓解市民们因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谢谢德瑞姆的老师们耐心体贴地听我说最近在家的压力,感觉跟老师沟通完之后心里舒服多了。”住在利港街道的李女士(化名)经过一个小时的心理疏导后终于露出了放松的笑容。
德瑞姆心理作为群众和心理咨询之间的纽带桥梁,和全国有名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面对席卷而来的新冠疫情,迅速围绕“稳人心、去焦虑、缓社情”服务思路,组织专业力量,扎实开展心理服务,全力密织“心理抗疫网”。
2022年5月,德瑞姆江阴咨询中心组织“关注疫情下的儿童情绪疏导——《头脑特工队》”在线观影活动。
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孩子们的常规作息被打乱:不能返校,在线上课,远离亲人朋友,和父母每天24小时的朝夕相处, 过长的对着电子屏幕时间,对于未来的担忧和害怕……
对大人来说,这样的生活都会把人压的喘不上气来,更何况孩子呢?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压力之下的孩子会易怒,害怕,无奈,伤心,孤独,不解,焦虑,抑郁等等。对于孩子这些在非常规时期的反应,家长不应该忽视,自我安慰觉得过去了就好了,而是需要积极的带着孩子去应对、去疏导,以免这些负面情绪的累积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为呼吁和帮助家长更好地关注疫情下的儿童情绪疏导,德瑞姆江阴心理咨询中心在疫情期间组织了一次线上亲子观影活动。
这次一起观看的是电影《头脑特工队》。《头脑特工队》是一部关于心理学、关于亲情、关于成长的的作品。它将人类最基本的喜怒哀厌惧进行拟人化,它们控制着人类的头脑中枢,会发生矛盾,也会和解,它们的一举一动让人类忽喜忽怒,忽悲忽惧。
本次活动近300人参与,孩子们都积极踊跃地表达观影感。一位同学后来向我们表示谢意:她最近因为长期在线上课,缺少同伴交流,也没有体育活动,总觉得孤独,没精神,不想学习。她觉得自己得了“抑郁症”,但是父母都觉得她大惊小怪。这次的线上活动,妈妈在老师的分析下意识到她的情绪反常,竟然主动关心她的心理,还和她聊了好久,她说和妈妈聊完之后心情好了很多,“抑郁症”一下子好了!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也呼吁父母在疫情期间要关注和重视孩子的情绪问题,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引导:
1、父母要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面对疫情,不要过度焦虑及紧张, 注意营造安全、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了解和控制自己,对于政府采取的各种防疫措施要正面理解和理性应对,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负面情绪。在疫情时期,邻里之间应相互关照,互帮互助。可以和孩子讲讲正面的故事,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
2、父母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接受程度,选择合适的方式,简单清晰地告知病毒和疫情的相关信息。对于婴幼儿,家长可以用形象趣味的方式,比如说把病毒比喻成“攻击人类的坏蛋”,把疫苗比喻成“卫兵”来解释病毒和疫情。家长也可以借助网上发布的一些绘本和孩子一起学习防范病毒、疾病的相关知识,利用有趣的漫画讲解人体如何跟病毒“战斗”,让其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对健康的危害等,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
3、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与孩子一起制订家庭作息时间表,通过规律的生活放松全家人的心情。时间表包括:儿童学习的时间、充足睡眠的时间、娱乐及居家运动的时间。安排不要太细,给儿童自由、自主的时间。家长可以主动邀请孩子一起做游戏、参与家务劳动、共同打理家庭,从而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
4、多陪伴、多沟通。平时许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缺乏与孩子的互动交流。疫情宅家时间比较多,家长应与孩子平等对话,尊重孩子独立和独处的需求,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少一些管教,多一些商量和鼓励。不急于对孩子的想法给予评论和矫正,即使儿童有一些不恰当或不正确的想法,慢慢去引导, 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多关心孩子,帮孩子做好心理“防疫”,是每个家庭的必修课。
“晚上我入睡困难。”
“忙起来的时候我会肌肉紧张,还会偏头痛。”
“家里人失业,我很担心家中的财务状况。”
“我经常因为工作不吃早饭或午餐。”
“连轴转了15天,好长时间没有好好放假了。”
疫情期间,不仅广大群众的生活节奏被打乱,还有很多疫情防控人员因为坚守岗位,生理和心理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以上是我们收集的一些防疫人员所面临的困扰。
2022年5月20日,为了缓解广大干部职工连续奋战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引导员工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德瑞姆广州咨询中心为社区参与防疫工作的人员举办情绪解压讲座,我们特邀心理专家梁健恒开展本次讲座 。以“工作压力·生活的平衡”为主题,紧密围绕疫情期间坚守岗位的一线员工可能遇到的心理压力、情绪调节、生活诉求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从“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学习纾解心理压力”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教授大家纾解压力的好方法。
本次活动30余人参与,帮助防疫人员调节身心,排解因疫情压力、因工作压力而带来的负面情绪,更积极地面对疫情。
抗疫工作仍在持续,居民长期居家,上网课、办公、活动在同一个空间进行,时间和空间感混乱,负面情绪逐渐增多。随着疫情爆发德瑞姆无锡中心将努力为更多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2022年7月,德瑞姆无锡中心组织首次99元公益价心理咨询活动。德瑞姆心理为有心理服务需求的各类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训练等活动,巩固心理资本,减轻心理压力,以阳光健康心态投入疫情防控“战斗”。截止到2022年8月,已有百余名群众接受了心理咨询服务。
“在家天天待着,没有收入,还有老人孩子要照顾,压力太大了!”
“疫情被裁员,还和对象分手了,人活着真没意思。”
来向咨询师寻找心理援助的无锡市民们痛苦地述说着自己的难处,经过咨询师的倾听、调节,他们有了转变和改善,“真的很感谢你们,有个地方能让我排解一下郁闷的心情我就觉得舒服多了。”看到大家舒缓的神情,德瑞姆无锡中心的咨询师们也更加“斗志昂扬”。
2022年10月,德瑞姆北京咨询中心的五位咨询师,为了缓解疫情之下员工压力,参与了某企业的“员工关爱日”。本次活动近50余名员工参加,咨询师们员工们提供了趣味性的心理咨询,包含房树人心理测验、心理测评解读、笔迹分析、OH卡职场探索等。帮助员工以良好的心态应对疫情期间正常工作和生活,更好地打赢此次抗疫阻击战。
“房树人测试真的太神奇了!就简单画了几笔,居然能把我的性格分析得这么准确。”参加了关爱日活动的王先生兴奋地说道,“这种形式的活动还挺有意思的,以后也想继续参加!”王先生一扫之前的烦闷,脸上露出了明快的表情。
针对个别焦虑、情绪不稳定职工,通过面对面交流开导,给职工倾诉宣泄负面情绪的出口,提供贴心一对一“心理关爱”服务,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给他们的心理带来慰藉,帮助职工一起度过疫情难关。
2022年年底,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防控难度加大,疫情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为进一步做好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德瑞姆广州中心发起了免费心理健康评估活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时做好心理健康防护。
“原来我每晚睡不着,浑身没力气,对什么都感觉不感兴趣,其实是有点抑郁了啊...要重视起来了。”查看完评估报告的张女士(化名)对我们说道。
因为疫情,很多人有焦虑、恐慌、低落、愤怒等情绪,也因此影响了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就陷入抑郁中,通过本次活动,希望大家能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提前预防因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本次活动约有百余人参加,评估含有抑郁倾向的群众占百分之三十。经过评估,给大家敲响了警钟,让大家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德瑞姆公益心理热线(400-686-9850),是德瑞姆2020年创新性重点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面向大众人群的公益心理热线,为倾诉者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助力其舒缓负面情绪、实现身心健康。
德瑞姆公益心理热线,过程中不存在任何以盈利为目的的收费、缴费需求,无需预约,及时倾诉,更好地帮助人们纾解心结,合理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重建积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