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胆小的孩子
——千万不要用激将法
胆小羞怯的孩子在接触陌生人时,第一反应往往会很羞怯、回避,对新事物接受慢,表现出胆小、孤僻。对待这一类型的孩子,千万不要用激法,不要说“你胆子太小了!”从而试图激发他大胆点,这样是没有用的。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先让他旁观,再鼓励他加入,如果一定不想加入,也不要呵斥,要给他多一点的时间。如果遇到新的情况和人,要详细解释给他听,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不要突然让他面对。同时,不要随便改变他的生活习惯,孩子会很难跟上节奏。但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要及时鼓励,针对事件给予表扬。比如孩子今天主动和邻居打招呼了,要鼓励他“今天宝宝真有礼貌”。另外,也可以参加一些不显露自己,但也能在大众面前表现的活动,比如小合唱、朗诵等等。要学会欣赏孩子的气质,多从积极角度看,比如胆小羞怯的孩子,不容易冒险出事情,家长不用太担忧,青春期以后也不容易受不良习气的影响。
· 02 ·
“多动症”孩子
——精力太充沛也不是坏事
活泼好动型的孩子,似乎一刻都停不下来,大量消耗家长的精力,也极具“破坏性”,经常弄坏玩具,很多家长都怀疑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这样的孩子,其实只是“精力充沛”,精力充沛不是坏事,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定规矩,让他学会克制自己。同时,要提供给孩子足够空间让他消耗精力,做家务、体育锻炼都是很不错的选择。更综合的活动是让孩子参加某个运动俱乐部的活动,不但运动消耗精力,也能学会按照规则比赛。另外,这样的孩子在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会安静下来,家长要做的就是要帮助孩子“找到兴趣”。比如说,有一双胞胎男孩,就属于活泼好动型的孩子,非常让家长头疼。后来,爸妈发现这俩孩子特别喜欢组装东西,一装东西就非常安静、专注。父母就买了各种零件供他们组装,家里的电视、电脑、相机都是自己组装的,这也让孩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其实,根据孩子的不同气质,家长只要调整自己的教育风格,就会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比如,淘气的孩子,往往会被认为是个“爱制造麻烦”的学生,家长在教育上经常用“严厉批评”法,但在研究中发现,这类孩子对惩罚“缺乏反应”,对表扬却“反应敏感”,这样的孩子,一定要多褒义词鼓励。而一些很乖很听话的孩子,则对“轻微的惩罚”会有较高的反应。
· 03 ·
易分心的孩子
——帮孩子找到兴趣
有一类容易分心的孩子很让家长头疼。这些孩子的注意力总是不集中,集中起来的时间也短,做事拖拉,家长总要不停地唠叨、催促。容易分心的孩子其实也有好处,他们遇到伤心难过的事情,很容易被安慰,不会让大人觉得很崩溃。对于这类的孩子,要尽可能减少让他们分心的因素,比如在写作业时,尽量把玩具等不相关的东西撤光,避免干扰。同时,培养孩子的兴趣,对喜欢的事情,这些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很集中。蛙王菲尔普斯小时候就是个很容易分心的孩子,他的妈妈带着他尝试了很多,最后发现在游泳时,他能集中注意力很长时间。
· 04 ·
暴躁或抑郁的孩子
——家长要懂得调整孩子情绪
这类型的孩子可以称为具有“戏剧性气质”。暴躁的孩子发脾气会大哭、摔东西、踢人等等,而抑郁的孩子从不放声哭,像林黛玉一样,这是气质的两极。对待暴躁的孩子,家长回应时声音一定要平和,了解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并坚定表明自己的看法。对于抑郁的孩子,他们的负面情绪多,大人要多给他调动积极情绪,慢慢让他开朗起来。而且,面对这类孩子,家长要对情绪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帮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用合理的行为来宣泄。有些孩子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情绪,而陷入暴躁与抑郁。曾经有家长因为孩子无常的暴怒而向咨询师求助,最后发现原来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又因为父母的不理解而变得懊恼与愤怒,逐步走向极端……当家长改变与他相处的方式,试着每次不再简单的压制他的暴怒,转而温和的询问他发生了什么,帮助他表达“我很生气”之后,孩子变得不再暴躁,亲子关系也日益亲近。
· 05 ·
敏感细心的孩子
——千万不要当面批评
这类孩子会对光线、食物、环境的细微变化反应敏感,在与人交往时也会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这类孩子如果遇到大大咧咧的父母,就会有冲突。家长不能理解为什么孩子会这么敏感,在他们看起来这些事根本不值一提,而在孩子这里呢,就会因为觉得不被父母理解,感到沮丧。正如我们对内向、敏感的刻板的负面印象一样,很多家长也无法看到他们的优点。其实,这类孩子能敏锐感知周围变化,很细心,观察能力很棒。如果家长能够静下心来观察自己的孩子,他们可以在音乐、美术、写作等方面发现孩子的潜质,这些孩子们通常也很善解人意,关心别人。但要注意的是,这类孩子也特别爱面子,承受力差,家长千万不要当面批评他,点到为止就好。
· 06 ·
慢热的孩子
——要帮孩子提前预热
这类孩子在做事时看起来没有什么大热的激情,这会让家长觉得很沮丧,有的时候好像剃头杆子一头热,无论怎么鼓励孩子,他们还是一副扭扭捏捏,不愿意去尝试的样子。有些家长就开始焦虑,也会忍不住的与其他孩子比较起来,但只要多给孩子一些耐心与信心,家长们就会发现,这类孩子只要一旦进入状态,就会非常专心,沉浸其中。养育这类孩子的时候,家长要注意,在做事情前,帮助孩子提前预热,平时多细心留意孩子的兴趣在哪里。即使他一开始不愿意也切忌不要泼冷水,或和其他孩子比较,一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二来容易让孩子自暴自弃,这是双方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 最后 ·
作者:刘文
来源:杭州网
推荐课程
国际NCDA认证双证班-青少年生涯规划导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5280
了解详情
【上海心理学会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2999
了解详情
【上海心理学会】心理健康指导师
心理管理师
¥999
了解详情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