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1/11/30



第一次看到小A时,我就被他乖萌的样子吸引: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肤、小巧的嘴唇、高挑的个子,一看就是个帅气的男孩,如果不是脖间那一片泛红的皮肤提醒我这个孩子刚刚用绳子勒过自己,我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男孩会多次用刀割手、绳子勒脖子等方式自我伤害


没错,这个刚刚进入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多次自伤,持续时间已经长达4年之久!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让一个孩子这样决绝地伤害自己?又是为什么,家长到现在才选择咨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内心。

小A来咨询并不是由于父母的介入,而是他的班主任老师看到小A多次自伤后,忍无可忍,联系了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通过和班主任交流,我了解了小A的基本情况: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偏上,平时学习较为认真、刻苦,但抗挫能力较差,在遇到困难或是不如意的时候,尤其是与成绩相关的不如意,会采用一些较为极端的方式来应对,主要表现为用绳子勒自己的脖子,升入六年级后这种极端方式的出现频率有所增加。


令人“窒息”的爱

了解大概情况后,为避免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班主任老师给孩子布置了一个送资料的任务,让他来到学校咨询室与我见面。

看到他脖子上的伤痕,我假装不知情地问他:“哎?你脖子怎么了,红了一大片?”

听到这个问题,小A白皙的面庞一下红了,支支吾吾地说:“没……没什么,我有点……过敏,忍不住……用手……去挠。”

在小A来找我之前,班主任已经告诉我小A今天因为默写没有发挥好,又用绳子勒了自己的脖子。

我察觉到这是一个敏感、高自尊的孩子。我没有拆穿他,只是轻声对他说:“那你可要注意点,过敏这个问题可大可小,实在不舒服得去校医那儿看看,别再挠了,这样对身体不好。”

这句话刚一出口,小A的神情就不一样了,连眼圈都有点泛红。“孩子,怎么了?是想到什么不太舒服吗?”我追问道。

小A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今天,我们语文和英语进行了默写,我没有全对。”“默写没有全对确实有点遗憾,我也感受到你的难过,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吗?”

听到这,小A的表情更沉重了,懦懦道:“我很害怕。”在我温和地询问下,小A开始聊起他的生活,他告诉我不止是默写,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会让他紧张害怕,因为妈妈对他要求很严格,如果做不好,回家就会被妈妈唠叨。

经过这次沟通,我和小A商定好,以后再感到紧张时,可以尝试用“画画”与“深呼吸”这两种方式缓解,同时,我们也约定要保持联系。

随着我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小A开始主动找我倾诉,诉说生活上的烦心事:今天在学校因为小事已经和老师同学闹得不开心了,妈妈不安慰我,反而转弯抹角地灌鸡汤;明天如果数学没有考到妈妈定的目标,她又要拿朋友家的孩子来说他等等,从他的诉说中,我发现小A的烦恼来源主要就是妈妈,而爸爸出现的频率很低。



来自强势妈妈,无法拒绝的“温柔”


为了更好地帮助小A,我约请了他的父母进行交流。小A的母亲一开始有点排斥,她表示自己对孩子很了解,认为小A就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吸引大家的关注从而逃避学习,我们的咨询对小A而言是一种强化的关注,是不合适的。

在这种略显僵硬的氛围下,我对她说:“我能感受到你为孩子付出了很多,而孩子这种自我伤害的行为其实也很让你受伤。”

这句话好像给了小A妈妈很大的触动,她的眼圈一下子红了,话匣子也随之打开。跟随她的叙述,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在她眼中,小A自小就是个聪明听话的好孩子,她也就在心里默默定了目标,一定要让小A出人头地。低年级时,小A严格按照她的目标健康成长,一切还处于正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难度的增加,小A开始反抗。这时,她就开启了“别人家孩子”的碎碎念,在与朋友交流的时候,她会当着小A的面赞叹朋友孩子的优秀。等朋友走了,再对小A说:“妈妈说那些话只是希望你能看到别人的优秀,给自己定目标,但你也不要太在意啊!”而当小A出现自伤时,她认为是小A在求关注,如果真要做什么,早就直接做了,所以一直选择冷处理或者是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小A。

小A妈妈表示自己并不是特别在意孩子的成绩,只是希望他能够要强,她知道不能勉强孩子,要与孩子同理共情。但她的同理共情是当孩子反抗她的要求时,选择沉默,然后过两天,换个形式继续说,直到小A答应才结束碎碎念。时间长了,妈妈一提要求,小A就会答应,妈妈觉得十分欣慰,认为孩子越来越懂事,但孩子的自伤行为也越来越频发与隐蔽。

交流中,小A的父亲一直保持沉默,似乎这件事和他没有关系。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小A爸爸起先也不太赞同妻子的教育方式,但小A妈妈认为孩子能有今天的成绩都是自己付出的结果,小A爸爸坐享其成还要管三管四(小A的爸爸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在外出差)。久而久之,小A爸爸就选择了闭嘴,甚至对孩子的自伤情况都不是很了解。




用心沟通,才能看到真实的孩子


听到这儿,我明白了:妈妈虽然嘴上说不在意孩子的成绩,但实际上还是在意的,这种“拐弯抹角”施加压力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够得到家人的肯定认可,成为父母的骄傲,但妈妈对小A要求严格,还经常有意强调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让小A在看待自身成绩时出现了“强迫”、“偏执”的情况。所以在学习成绩不如意时,他就会感到十分悲伤和无助,甚至有些暴躁。

在后续咨询中,小A妈妈开始静下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一反之前的强势,像找到救命稻草一样不停地问我该怎么做。我建议小A妈妈先冷静下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我们共同来想办法。小A妈妈沉默半晌后,喃喃道:“我应该去问问小A的想法。”我表示认可,并且建议回到家后可以开一次家庭会议,一家三口都真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找到平衡点达成共识,还要考虑后面做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大家能采取哪些方式解决等等。

在最后一次来访中,小A妈妈告诉我,家庭会议后,她认真听取了小A的建议,取消了小A认为没有必要的辅导班;并且不再把小A和别的孩子做对比,当她想碎碎念时,看到小A用手比的禁声标志就马上停止,让双方先冷静下来。孩子的爸爸虽然经常去外地工作,但也会坚持和家人视频,让自己参与到家庭中来。


过了一段时间,我向小A的班主任询问他的在校情况,班主任告诉我小A有了很大的转变,基本没有再出现自伤的行为,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比之前更融洽了。

孩子出现的问题,反映的其实是背后的家庭问题。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投射出父母的问题。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于事情缺乏理性的判断力,父母的态度看法,以及做法,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逐渐内化到孩子的人格当中,成为他日后为人处世的本能反应。

因此,在人的一生之中,原生家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互敬互爱、情绪稳定,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才能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健康茁壮成长。

文章源自《婚姻与家庭》杂志11月上半月刊登,作者秦李子颖


秦李子颖(德瑞姆(无锡)咨询中心实习心理咨询师)




专业资质

二级心理咨询师

专业受训背景

APPC少儿心理咨询师

兰倾心理成长小组

吴晓云亲密关系之旅

OH卡整合治疗初中高级培训

咨询领域

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常见问题,学校学习的困扰,

以及家庭人际关系等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