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1/06/29
陪伴代替手机,用关心填满孩子的人生,给予孩子精神的富足和真实的快乐,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这几天放假,我带着孩子去朋友家做客。

期间大家坐在一起吃晚饭,朋友喊他家9岁的儿子吃饭,结果喊了半天都没反应。

直到朋友进屋批评了他几句,他才不情不愿地上桌,一边吃饭一边紧紧盯着屏幕里的直播,没吃几口就放下筷子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朋友尴尬地笑了一下:

这不孩子月考进步了,为了奖励他,就把手机给他玩几天,没想到玩的这么专注。

我小心观察了一下那个孩子:

眼睛浮肿,满脸憔悴,眼神呆滞,一看就是作息极其不规律。

不禁想起了那句话:

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沉迷于“垃圾快乐”。



· 01 ·

沉迷垃圾快乐的孩子,大脑“受损”严重

知乎上有个问题:哪些是年轻人不能碰的东西?

最高赞回答是:所有获得短期快感的东西。

放到现实中就是游戏、短视频、直播、肥皂剧等一切碎片化的娱乐。

这些产品背后有强大的运营团队,他们善于把握受众心理,刺激人体感官,让你欲罢不能,心甘情愿沉迷其中。

成年人尚且难以抵抗,更何况大脑尚未发育完整、意志力薄弱的孩子。

一旦孩子误入其中,便会沦为垃圾快乐的俘虏,一发不可收拾。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一项研究显示,每天看电子屏幕超过2个小时的儿童,在思维和语言测试中获得的得分较低。

而每天使用电子屏幕超过7个小时的儿童的大脑皮层,则显著的出现变薄的现象。

也就意味着,常玩手机的孩子感官灵敏度会下降,变得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就在去年疫情过后,复学的第二周,13岁的男孩田田突然看东西重影。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田田甚至右侧肢体活动障碍,连筷子都拿不稳。

父母连忙带他去医院,一检查才发现竟然是多发性脑梗死!

原因就是因为孩子平常手机不离手,前天夜里几乎玩了一晚上手机。



每当节假日过后,医院都会接收到不少出现中风、脑梗、癫痫等情况的孩子,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假期孩子们过于放纵,沉迷垃圾快乐。

垃圾快乐让人获得了短暂的快感和满足,却收割了人们最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它正在腐蚀着孩子的大脑,轻则变呆变傻,重则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 02 ·

垃圾快乐,正在杀死孩子的上进心

同事芳姐曾和我抱怨:

之前放寒假的时候,因为自己白天上班,晚上要准备考试,为了防止孩子打扰她,就把手机丢给了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玩。


结果才短短十几天,孩子就对手机里的短视频上了瘾;


吃饭时也要刷,走路时也要刷,结果最后一大半寒假作业都没有写完。


最糟糕的是,开学以后,孩子在家里只要一看到手机就扑过去玩,拉都拉不住。


老师也专门找过她,说孩子现在上课经常走神、心不在焉,学习效率直线下降。

她说真是悔不当初,早知道垃圾快乐毒害如此之深,她说什么也不能把手机给孩子。

孩子毕竟是孩子,面对诱惑很容易失去自制力,一不留神就会上瘾。

曾经对一幅漫画印象深刻:

一个孩子正在读书,旁边放着一个手机,孩子看了一眼手机,然后放了回去;

过了一会,孩子又看了一眼手机,然后放了回去;

第三次,孩子拿起手机,再也没有放回去,彻底把书丢在了一边......


是的,垃圾快乐就是这样一点点地吞噬掉孩子的专注力,瓦解他们的意志,甚至夺去了他们对学业的关注。

看到一则让人唏嘘的新闻。

去年,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的6名本科生,因为过度沉迷游戏等,导致挂科太多,最终被做退学处理。


这样的新闻绝非个例。

曾以632分被南京大学录取的男生王志豪,因为在大学里沉迷游戏“挂科”太多,心态崩溃,不得不申请退学。

这些孩子脱离紧绷的高中生活,身处大学轻松自由的氛围,面对诱惑很容易就一头扎了进去。

十年寒窗苦读,却因为一朝沉迷垃圾快乐,蹉跎了大好青春,更毁掉了本来的大好前途,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垃圾快乐,正在以势不可挡之势杀死孩子的上进心、浇灭孩子的自律。

当一个孩子沉迷于垃圾快乐,就会对周围一切事物失去感知,又何谈努力读书,展望未来?



· 03 ·

千万别让孩子一时的放纵,酿成一生悔恨

前不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少年用户。

地铁里、大街小巷,更是随处可见沉迷于手机的孩子。

总听到身边有父母说:

就让孩子玩一会嘛,能有多大事?


我相信我家孩子有那个自觉性,不会上瘾的。

殊不知,垃圾快乐就仿佛是包裹着糖衣的毒药,看似甜美,实则一点一滴伤入骨髓。

一位知乎博主发帖讲述自己的经历:

他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好,基本都排在年纪前十名。

结果上了初中之后,他开始沉迷于一款网游,并且一发不可收拾,逃课去网吧也是家常便饭,成绩就此一落千丈。

他的父母则因为长年在外面做生意,很少管他。

等到高二下学期,老师因为他成绩差频繁给他父母打电话,他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该骂的也骂了,该补的课也补了,可是落下了那么多的课业与时间,又岂能一时半会补得回来。

结果博主高考只得了350分,只上了一所普通的专科院校,毕业之后找工作更是屡次碰壁。

博主这才懊悔不已,大声疾呼:

垃圾快乐,毁我青春,垃圾游戏,毁我前途!

可是一切都已为时已晚。

写到最后,他无奈地说:

“希望各位父母能够引以为戒,别再让孩子沉迷网络了,多关注一下身边的他们吧。”

千万不要高估孩子的自制力,也不要低估垃圾快乐对孩子的侵蚀。

网络世界千变万化,动感的音乐、华丽的生活,远比书本中枯燥的知识有吸引力得多,轻而易举就会把我们的孩子从学业中越拉越远。

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制止、干涉,孩子就会沉迷其中,一步步沉沦。

为人父母,千万别因为自己一时的放纵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毁掉美好的未来。



· 04 ·

看过一个教育短片《听,孩子们在说》,里面的一幕让人印象深刻。

10岁的女孩满脸落寞地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

周围环绕着嘈杂手游声、还有追剧的台词声。

原来,女孩的爸爸在一旁玩王者,而妈妈则在一旁追剧。

身处这样的“垃圾”环境,又怎么指望孩子能自觉、自律,好好学习呢?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沉迷垃圾快乐,根在家庭,因在父母。

想要让孩子远离垃圾快乐,父母一定要守好这三道“闸门”:

  • 以身作则,制定规矩


孩子小的时候缺乏自觉能力,千万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觉远离。
每个自律的孩子都需要父母“逼”一把。
想让孩子远离垃圾快乐,最好的方式,就是从根本解决问题,根据不同的年龄给孩子制定相关规则。


6岁之前,父母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就算是用的话也要删掉游戏、短视频等娱乐APP;

6-12岁,不宜过度打压,可以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并且严肃立下使用规矩,如有违反必须接受处罚;

12-18岁,青春期的孩子一般自我意识较强,父母应该适当管理、酌情引导。


与此同时,父母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不要一边禁止孩子玩手机,一边自己沉浸其中。
连你自己都无法做到放下远离电子产品,孩子又怎么做到不受垃圾快乐荼毒呢?


  • 用陪伴代替虚无的快乐


李玫瑾教授讲过一个故事:
一位爸爸发现儿子在高二的时候迷上游戏,他没有一味制止,而是带着儿子在暑假报了一个乒乓球班。
每到周末,爸爸就要求和儿子比赛。结果为了赢爸爸,儿子不得不加倍努力练习,也渐渐摆脱掉了网络游戏。
其实,当孩子与其他人和事建立了亲密链接,从现实世界中获得了乐趣,他就会忘记虚拟世界中那些短暂如泡沫般的快感了。
所以,父母不妨丰富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一些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多结交朋友。
周末多带孩子外出,爬爬山、逛逛公园,体验大自然的美妙,孩子的眼睛才能住进别的色彩。
多关心孩子、陪伴孩子,用爱和温柔填满孩子的人生,才能让孩子获得真心的快乐。


  • 爱与包容永远是最好的良药


假如我们的孩子已经沉迷垃圾快乐了怎么办呢?
一位中科院的博士曾讲述过和爸爸的一段往事。
他从小沉迷游戏,叛逆、厌学,在他14岁网瘾最疯狂的时候,有次父亲悄悄去网吧找他,默默地在角落注视了他10分钟,又一言不发地走了。
第二天早上,他在缝纫机上看到了父亲留给他的一封信,写道:


儿子,爸爸昨天去网吧了,看到你打游戏,知道你在同学们前面要面子,没敢打扰你。

我回来一整夜都没有合眼,脑袋里全是你小时候的样子。不知道小时候听话的那个儿子哪里去了。
你的班主任打算放弃你了,你妈也说听天由命吧,但我是你爸,我养的儿子我清楚,你只不过是迷路了,爸一定把你领回家....


他不知道自己看到信后哭了多久、又扇了自己多少耳光。
他也难以想象,一位父亲看到此情此景时,心中是怎样的愤怒和失望。
可是父亲没有发火、而是选择用无尽的爱与包容给迷途的孩子引路。
此后,这样包含深情的信就一直没有断过,把他漆黑的人生一点点照亮。


“十多年过去了,这些信纸张已经泛黄,但却是我青春和成长路上最温暖斑斓的颜色。”


爱与包容,永远是治愈一个孩子最好的良药。
当孩子沉迷垃圾快乐无法自拔时,粗暴的打骂,不仅会使孩子越发叛逆,更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恶劣。
无论何时,请和孩子站在一起,肩并肩去打败问题。
只有用爱灌注力量,让孩子感受到人世的温暖和美好,体会到更高级的快乐,才能真正拉回我们的孩子。
-End-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