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1/06/22





最近关于“躺平”一词火遍媒体,引起诸多的讨论,主流媒体倾向于把其定性为消极的情绪和思想,是不可以提倡的,甚至是要打压的。

究其原因,源于“躺平”一词包含失去动力和斗志的意象,极端点容易让人联想到“躺尸”,想到的是死亡。而死亡是我们不喜欢的,我们回避谈论死亡,所以也拒绝躺平。死亡就成为我们的阴影。正因为这样,在我们心理咨询临床工作上,经常看到很多父母,无视小孩不断传递的自杀迹象,或者说小孩多次表达了痛不欲生的心理状态,父母都简单理解为小孩“作”,不会吃苦,甚至有些父母会认为找一个心理咨询师点拨一下就好。

荣格告诉我们,当我们把一些正常存在的东西视为不好的东西压抑到我们的无意识时,无意识就会在我们不经意中掌控我们。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各种自杀事件,与我们视死亡为阴影不无干系。

我们拒绝消极的东西的存在,为了保持积极和进取,我们会把所有的东西都市场化,把生活甚至生命都KPI化,从学校到职场,不允许我们消极和怠慢,恨不得我们是永动机。当社会无法安放这些消极的东西时,消极的部分就会用最为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近期社会上有很多极端的事件频频发生。

其实,只有我们正视消极的一面,承认死亡的正常性和普遍性,我们才能真正尊重生命,善待我们的有生之年,也才能更珍惜生命。所以,社会应当对躺平保持一种更开放的态度,接纳“躺平”这消极的一端的存在,积极的生命才能获得力量。正如老子所说的相反相成。


“躺平”一词之所以一下子火爆网络,其中包含大部分人的心声,有着普遍的意义,可以说这也是当今时代或者文化下人们内心共同的痛点。特别是当下鸡汤横行的时代,躺平未尝不是一味良药。而这味良药,有着历史溯源和文化传承。

在中国的文化里,躺平甚至是一种智慧的态度。老子就是躺平的代言人。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所表达的正是当别人很明确目标时,老子选择的是一种愚钝这样一种“躺平”的状态。是一种无为与有为的关系,一种价值与无价值的对立统一。

庄子更是在无用上把老子的思想发扬光大,“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正是庄子逍遥游的基础。

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在中国人的内心种下一个隐士的种子,这就象荣格所说的原型一样一直在每个人的内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尽管现在处于物欲横流的时代,但我们并没有因此感觉到幸福感增加。反而很多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挫败感。而隐士原型往往就在时代让人无奈的情况下的一种平和甚至有点超然的选择。隐士型的躺平并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回归自然,这样一种尊重自然反而能激发更多的创造力,中国古代的很多哲学思想与艺术都来自隐士的创作。

心理学家荣格在自传的最后,甚至也用“众人昭昭,我独昏昏”来致敬老子的智慧。也同样是荣格对生命深度理解后的一种超然境界。这都在表达一种对过度功利的纠正,对难得糊涂的追求。一种恍惚的状态,如老子所说“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躺平是一种对鸡汤和鸡血的反抗,是挟持每一个人不停奔跑的时代背景下为数不多的自主选择。是再怎么奋斗也没有什么希望下的一种折中。就如躺平一词发酵的原始帖子里面提到的一样:

“我可以像第欧根尼一样只睡在自己的木桶里晒太阳,也可以像赫拉克利特一样住在山洞里思考‘逻各斯’。”该用户写道。

“既然这片土地从没真实存在过高举人主体性的思潮,那我可以自己制造给自己,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

据一位匿名的发帖者说,这种卑微的存在使我们身体健康,精神自由。

以上这些观点说明躺平并不是我们表面看起来那样的消极,而是一种对生命深深体验和探索后的选择。纵然我们不需要把其变为一种主流价值观,但我们的文化中依然可以为此留下一席之地。躺平的选择总比选择结束生命来得积极些。当很多人在指责年轻人为何这么消极时,是否能理解躺平前的无奈甚至绝望。

中国是农耕文化为主的,其主流文化是天道酬勤,但农耕社会也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所以当996被视为正常时,这种“正常”已经违反天道。物极必反,所以躺平成为必然的发展。

显然,在社会不断鼓励进取和不断奋斗的价值观中,允许其它价值观的存在,是一个成熟社会所需要存在的。




—END—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