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关键词: 缺爱边缘型人格人际关系自控力心理学

文章关键词: 缺爱边缘型人格人际关系自控力心理学
“我妈妈对我的爱是有条件的。
当我没有做好我的本分工作,比如家务,她就会变得很生气,然后说出一些伤害我的话:
你太糟糕了,没有人会想和你玩的
但当她缺爱的时候,她又会变得和蔼可亲,会抱我,和我说我们之间有多亲密。”
· 01 ·
1
竭力避免被抛弃,无论是真实的还是只是他们的想象。
2
不稳定的、紧张的人际关系。时而把关系极端理想化,时而极端贬低。
3
自我认知障碍。对自己的个人形象缺乏稳定的认知。
4
存在以下至少两个方面的潜在自我伤害行为:消费奢靡、滥交、滥用药物、鲁莽驾驶、暴饮暴食。
5
反复出现的自杀行为、自杀手势、自杀威胁或自残行为。
6
情绪反应引起的情感不稳定。如躁郁、易怒或焦虑,这些情绪通常持续几个小时,但很少超过几天。
7
持续感到空虚。
8
不恰当的、强烈的愤怒或难以控制地发火。经常发脾气、生气,经常性的打架。
9
短暂的、因压力引起的偏执、多疑或者情绪混乱。
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对B类疾病的描述中,边缘人格和反社会人格往往具有操控性。
但这两者操纵的目的是不同的,边缘型人格通过操纵来获得关注或积极反馈,而反社会人格通过操纵他人来获得利益、权力或其他一些物质上的满足。
· 02 ·
边缘型人格组织
· 03 ·
环境和其他个体对边缘型人格的影响
和正常人不同,边缘型人格的自我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是不稳定的。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们在什么环境中或者和谁在一起,他们只是假装有自己的想法、价值观和欲望,又或者他们的存在取决于别人暗示他们应该想什么、想要什么和喜欢什么。
边缘型人格常像变色龙一样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情况、或同伴,他会根据身边人物的性格、身份、外貌来扮成不同种族或不同身份的人。
边缘型人格依赖于他们熟悉的人,比如家人、朋友和同事,这些人给他们营造了一种表面的自我。
但来自他人的反馈和暗示是一把双刃剑。
边缘型人格通过“小题大做”机制来处理别人的反馈,这种机制能把最轻微的批评变成“对着你脸打上的一拳”,而他们依赖他人来营造自我的行为正是使他们感到受害或自卑的原因,真是又可悲又讽刺。
· 04 ·
边缘型人格的自我防御
· 05 ·
边缘型人格的世界
边缘型人格的世界被分成英雄阵营和坏人阵营,就像不谙世事的小朋友一样。他们不能忍受他人做出一些前后矛盾和模棱两可的行为,他们不能接受好和坏的品质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
因为在他们看来,人要么是好的、是天使,要么是坏的、是恶魔。不会有第三类人了。
边缘型人格对批评他们的人充满怨恨,他们不会记得自己曾经对那个人有过任何好的印象,如果记得,也觉得那些好的印象现在看来是愚蠢的。
然而,边缘型人格的怨恨情绪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一旦他们恢复理智,他们的心态会经历一个戏剧性的转变,从恨到爱。
如果他们的转变不能使那个被自己推开的人回心转意,他们就会采取更多的手段,比如假装生病或自杀,试图挽留自己曾经推开的人。
-End-
*本文作者 | Berit博士,迈阿密大学多感官研究布罗加德实验室的教授和主任,来源:一杯咖啡((ID:coffee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