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0/11/10



自从德心班毕业签约之后,我这就算是正式入行了,如今也已经入行快2年了,我是18年底开始全职做心理咨询师。回顾自己的中年转型之路,感觉其中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在转行进入心理咨询之前,我学的是工科类专业,在建筑相关行业工作了快20年,做过设计院的工程师,到理工学院当过讲师,也做过外企的部门经理,国企的技术总监,后来还自己创业做工程咨询业务。一路走来,我并没有事先刻意想过转行,也就是说并没有规划过要成为心理咨询师,好像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很多的偶然因素促使我走上了这条路,现在看来,是中年危机在暗中引领着我不知不觉地走上了这条路,或者是正如我个人体验的咨询师所说:是我的潜意识带领我走上了这条路

职业转型的种子萌发是在38岁的时候,那时候经常会陷入一种慢性的烦恼,细细咀嚼这个烦恼,感觉有好多层。第一层烦恼,是忽然意识到,原来以为一直沿着职业阶梯往上爬,越往上,会越幸福,然而,突然间回首,发现并不如此,只会越来越身不由己,被更多的东西绑架。


那时候听到有人和我说:如果我有了500万,我就幸福了。我听了以后只有苦笑,心里说:如果你现在觉得不幸福,那我敢肯定,你有了500万也不会幸福。现在的社会大部分人已经能够至少衣食无忧,然而比起我们上一代缺衣少食的父母,我并没有发现人们经常觉得自己更幸福。

我经常浮现的画面是老鼠在一个环路里奔跑,以为是一条通向天堂的直路,却发现似乎永远走不到头,当然走不到头,因为那是一个圆环。它其实陷在这个封闭的环路里奔跑。我感觉我们人类,很多时候,也在这个圆环里奔跑,这个圆环的名字,叫做名利。我能够意识到这个圆环,但却一次次地又再次陷入这个令人痛苦的圆环,似乎需要异常的觉察和清醒才能偶尔脱离它。

刚才说到这是第一层的烦恼,那第二层的烦恼,是该死的乔布斯引起的(好吧,能赖上某个人还不错),具体说来,是乔布斯的一篇文章,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那篇文章,大意是说:你需要追寻你的热爱,如果还没有找到,那就持续追寻,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为止。坏了,这句话激起了我内心的不安,我开始回顾我是怎么走上这个工程学的道路的,我好像从来没有想过热爱不热爱自己的专业,即使做得还不赖,但是我仍然觉得好像从来没有热爱过它。

回忆当初高中文理分班的时候,多么想不要分班,因为我也很喜欢文科专业。当时,我更多地思考怎样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老师们都说理工类的大学更多,工科将来也更容易找工作,90年代初社会上都流行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个时候,头脑里只有一个准绳:适应社会,我听从了现实的召唤。

当然,回忆起这一切,我并不后悔,因为就算重来一次,我可能还是会走同样的路,我定会评估几率问题,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下来必定是我当时的第一要务。现在可以有暂停脚步的条件了,乔布斯的这篇文章好像激活了我内心的某个部分。



第三层的烦恼,来自于了解自我的需求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隐约觉得好像逐渐远离自己的本性,有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生命中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了。我本性上是一个内向自省,喜欢独处,不喜欢领导人,控制人,影响人的人。我也不喜欢一群人泛泛而谈的聚会,我更宁愿一两人在一起进行深度的交流。然而,因为适应社会,我发现我逐渐远离我的这种本性,变得开始戴上社交场合的面具,去影响人,去迎合人,去适应办公室政治,职场潜规则,所有种种。

我感觉好像被洪流裹挟着往前进。那时候和公司里的一个同事谈心,她说她正在学习心理咨询,感觉对了解自己很有帮助,她对我说也许你可以去学习学习,就当了解自己也好。我听了以后也只当是听了,并没有马上去行动,也许时机未到,那个时候,为了解决自己的困惑,我去看了很多哲学书,包括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哲学。

真正开始学习心理学,是那些烦恼生起的3年之后,那时我去考了二级,拿到证书后,我并没有辞职,业余时间做一些德瑞姆校友会组织的心理咨询志愿者的工作,给高校,社区等做一些免费的咨询。就这样一晃3年,一边仍然在企业里工作,一边做志愿者。


在这个做志愿者的3年里,我慢慢开始觉得,心理咨询是我的热爱,我知道我的性格,不是那种头脑发热很冲动的类型,即使我发现自己喜欢做咨询,我也需要一段时间来确认它。如果一项工作,没有报酬(志愿者心理咨询就是如此),但是你去做的时候还是兴致勃勃,那基本就可以确认那是你的热爱了。

我开始有想从事这个行业的想法,然而发现并没有门路进入,同时,在志愿者的工作中,我体会到了,咨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己是全凭直觉,没有章法和头绪。似乎每个人都可以对来访者说一些东西,但到底怎样才会起作用呢?二级所学的东西仅仅是个皮毛。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德心班的第一期招生启事,除了可以系统地学习一个流派吸引到我,如果自己够优秀,可以签约,也吸引到我了。



就这样,我就正式走上了专业的道路。在德心班学习的过程中,机构给我们提供了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实习的机会。2017年下半年,我去了精神中心闵行分院的物质依赖科实习,充满热情地寻找一切机会和病人交谈。就在那段时间,发生了一件至今看起来仍然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有一周的样子,我每天早上醒来,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You are born to be a therapist. 这个声音毫无来由,毫无预兆地出现在脑海里,反复出现了好几天,而且奇怪的是还是英语,因而印象深刻。我至今仍能够清楚得记得听到那句话的当下伴随的情感:非常激动。

这样的神奇的事情,还出现过第二次,就是在中心主任王怀齐老师找我签约的前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我梦到王老师,在课堂上,走向我,和我说:我们想让你成为我们的咨询师。我当时醒来没有太在意,觉得可能是自己的渴望渗透到梦里了,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非常常见,况且培训课程还没结束呢,怎么可能?


但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王老师真的和我谈了签约的事情。我立即想起了我的这个梦。我对于这些毫无预兆地出现的内心对话,包括这个预示的梦一直充满感激,在每一次遇到困难,咨询的路上充满荆棘,非常困难时,思想上出现要不要继续走下去这条路的各种波动时,能够让我继续坚持下去的,就是这些内心的声音。我相信它们不是毫无来由地找上我的。

2018年8月签约之后,我在2018年年底就彻底辞去了此前的工作,专心做咨询了。客观上,如果不全职去做心理咨询,也做不好。因为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要看的书实在太多了,作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还要留一部分娱乐的时间给自己,所以只能全职去做。


如果说心理咨询最吸引我的地方在哪里,我觉得是我可以做真实的自己,并且以自己的步调去工作。下半生,还来得及享受这种真实,我觉得很幸运。我也希望,我能陪着我的来访者,慢慢让他们发现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的路。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心理咨询之路,如果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也不枉这一番爬格子的功夫了。


—end—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