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0/02/29

|王怀齐

来源|德瑞姆心理咨询中心

电影《一代宗师》里面宫二说: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习武与心理咨询有着很多相似点,所以就借用宫二的话来谈谈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之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三者代表三个不同的境界,也代表心理咨询师不同的发展阶段,最高的境界就是见众生,一颗慈悲心,抛开个人的贪嗔痴,去看到众生之苦,生命之无常。去理解生命,感受生命,抱持生命。而这才是真正的以来访者为中心,才能不带敌意的拒绝,不带诱惑的深情。那么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先经历见自己,见天地两个阶段。

见自己,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工作的内容之一就是了解他人的阴暗面,而荣格说理解自身的阴暗,是面对他人阴暗一面的最好方法。如果我们没有理解自己的阴暗面,我们就会把这些投射到外界,甚至很多人因为无法面对自己,然后就把精力用来解决他人身上属于咨询师自己的问题。

荣格认为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受自己”,然后又说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全然地接受自己,所以要完全见自己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因为见意味着你要承认,甚至要接受。一般一个心理咨询师要能见自己,并且把自己与来访者分开,不让自己的无意识与来访者的无意识发生交叉感染,是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见自己的经验只是属于自己。不把自己的经验当成真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小长到大的,与来访者一样都会面临大部分相同的问题。有些是我们已经解决了,有些是我们没有解决的,尽管没有解决,但我们也会形成一种应对方式,称为防御机制。这都成为我们的经验了。而能够成为经验是因为我们的意识已经接受其合理性,否则就会被冲突或者压抑而不存在。

因此,一旦是我们的经验,我们就天真地认为是合理的、是对的。然后就会教别人也要按我们的经验去做。这体现在我们的很多父母身上,也出现在很多非专业的助人者身上,显然这样的方式助人,解决问题和制造问题两种可能都存在。因为每一个人的经验只能适合自己,是否适合另一个人,是很大的疑问的。所以这个阶段是不把每一个人都当成自己,把自己与他人分开。否则就是没有看到自己,更无法看到对方。

第二阶段是见自己的不安,不把不安当成对方。开始学到一个理论流派或技术以后,就把人当成问题,不断使用学习到的技术,把技术当成是助人的手段。其中无法考虑到关系的因素,人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等。

因为不知道怎么去推进咨询的进展,不知道怎么回应来访者的期望,甚至投射出来访者对我们的不满和攻击。为了缓解咨询师的不安,喜欢把来访者往自己学习到的理论技术里面套。

因为没有见到自己的不安,所以没有看到很多行为和努力背后是在满足咨询师自己的焦虑和不安,还一直认为是在助人。这往往出现在很多新手咨询师身上。

第三阶段是没有见自己的情结是如何成为自己言行的无形推手的。我们的自我功能其实是由无数个情结组成,荣格说自我就是最大的情结。

这些情结都隐藏我们过去的经历。比如一个人小时候家里很缺钱,很穷。就可能形成一个金钱情结。然后就在咨询关系中表现出对钱特别的关注,要涨价会担心来访者不来;来访者无故不来咨询,会认为不应该照常收来访者的费用,因为担心这样来访者会愤怒而不来。

或者有些咨询师会自恋得认为自己可以收费3000元甚至5000元。这些都是金钱情结在作怪。而也因此无法在发生与金钱有关的事情时很好地与来访者讨论。了解对于来访者这意味着什么。

以上的各种情况是一个咨询师见自己的几个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能清楚见到自己,能把自己与来访者分开,才能清楚看到来访者。也可能让以来访者为中心成为可能。

在完成以上见自己的过程,接下来就需要走出自己去见天地的过程。见天地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也可以总结为下面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见到不同流派的美也要见到不同流派的局限性。去见到不同流派的渊源,每一个流派创立的历史背景,创始人的人格特质,理论流派的不足。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流派,尽管其是到目前为止临床心理学最有影响力的流派,也因此开创了临床心理学,其地位和意义是其它流派难以取代的。

但依然有很多的不足和局限,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不足,后来的人们才能在这些不足中发展了其它的流派和理论。而很多其它流派和理论并不是没有什么不足,而是因为其影响力没有大到大家愿意去批判它,或者说有很多批判,但为我们所不知。特别是一些小众的理论流派,更是经不起别人的批判的。所以,不管我们采用什么流派,我们都要看到其不是全能的,其理论流派的历史背景和适应范围。

第二阶段是见到文化的局限性。时代的不同,环境的不同,文化的不同。这些是一种背景,可以说任何事物,离开背景就不存在的。正是有了背景,才突出存在物,才有我们讨论的对象。

所以对于一个理论流派,除了我们知道这个理论因为创始人的原因而存在一些局限性以外,我们还要知道:一个事物,在一个文化下是能很好发挥作用,但可能到另一个文化下就出现困难或者问题。比如西方文化下发展的认知行为治疗,其过于讲究对错,讲究步骤,讲究行动,对于中国人而言,就可能是有阻力的。因为中国文化相信事物都有两面。

第三阶段是见到人类的局限性。人类的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但心理健康并没有在根本上从科学进步中受益。原因是人类目前对意识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假设层面,也就是说目前我们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大多都停留在主观层面。荣格认为我们的意识只是整个心灵世界的一小部分。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超我与本我协调下的产物。而人的自我是意识的中心,是理解世界的核心。

所以当我们用一个有局限性的自我意识来理解世界。必然带来局限性。也就是说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完全受自我意识的限制。而所谓的科学可能仅仅是人类共同的局限性的产物。而我们的自我意识很多时候是适应的产物,大部分的功能都在维持生命的存在和延续。依然无法摆脱拿着锤子到处是钉子、老虎眼里只有可以吃的和不可吃的这样的局限性。

也就是说我们要从见自己,看到自己的渺小,从自恋自大中走出来,才能见到天地,然后在见天地中看到人类的渺小,然后从人类的自大中走出来。而后才能真正做到对生命存在的关怀,看到生命的孤独、平凡与生命的无常,照见自己也照见众生,激发出来自生命深处的慈悲心、菩提心,正如佛教所说的众生皆有佛性。这个时候,一颗纯粹的利他心就会产生。

“见众生”这个阶段,与其说“见众生”,还不如说“置身于众生”。因为“见众生”难免让人想到有一个见证者,有一个“我”来“见众生”。而一旦有了“我”就必然有局限性,有选择性,这也是佛学所说的“我执”,有“我”必要“执”。就无法真正见众生了。

所以见众生必然包括见自己。自己是众生的一部分。这是中国文化中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或者说这时候已经突破生命世俗化的限制,走向庄子所说的“真人”的道路。才能做到“不将不迎,应而不藏”。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知道事物本来没有你我,对错。

就如庄子所说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

只有离开个人局限、人类定义的是非对错,才能做到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才是心理咨询武功的最高境界。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