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培训
心理咨询服务
咨询服务范围
企业EAP服务
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文章
关于我们
免费公开课
学习中心
首页>
心理咨询文章>
>
文章详情
文章关键词:
心理咨询
心理问题
互动模式
夫妻关系
家庭冲突
2022/06/28
在做青少年的
心理咨询
个案时,
我们常常会要求父母也来做心理咨询。
但是在跟父母解释必要性的时候,他们都会觉得:
有问题的是孩子,为什么家长要做心理咨询?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当发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
父母也是承受了很多压力与焦虑的
,家庭环境会处在一个紧绷的状态下,即使孩子来做心理咨询,家庭环境没有改善,也很难看到孩子的改变。
其次,孩子之所以会有“问题”,
跟家庭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
,就像人不能脱离社会生存一样,孩子出现“问题”时,基本上都可以从家庭找到原因,孩子承担了家庭关系不正常的“责任”,表现形式就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行为及
心理问题
。
#01
什么是正常家庭?
有很多人会说,不正常的家庭就是离异、丧偶的家庭,
一家三口的小康之家才是正常家庭。
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中国有句俗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心理学家观察发现,有问题的家庭背后令人惊讶的往往是
成员之间的批评、指责、冷酷和控制
,而这些让人不舒适的表达在家庭成员间互为因果。
因此,基于家庭系统理论的观点摈弃了
“正常”和“异常”
的概念,强调家庭过程中有利于维护家庭功能的整合和维持模式。
对于某些特定家庭,
非常态运行模式反倒可以维护家庭的良好功能
。比如面临情感破裂的夫妻,分居或离异可能更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心身健康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米纽庆认为:家庭成员的构成远远没有家庭中的
互动模式
重要。
#02
夫妻系统的建立
两个人相识、相知、相爱,步入婚姻殿堂,从我变成了我们,
一个新的家庭诞生,夫妻系统得以建立。
新婚夫妻面临的重要任务是
互补和相互适应
。
传统文化中的男主外、女主内就是一种
在特定文化中分化的夫妻互补功能
。一个来自于男主外家庭中的女孩很难爱上一个男主内家庭中的男孩。
人的心理活动起源于原生家庭
,夫妻适应是两个家庭模式适应性的检验。
新婚夫妻往往陷入牙膏是从前挤还是从后挤的争论中,
“牙膏理论”
体现的就是原生家庭互动模式的不适应性。
一项很有意思的小调查显示,英国夫妻吵架的最常见原因是
男士小便时不翻马桶盖,第二位的是某一方不随手关灯。
矛盾的重点不在于马桶盖和关灯,而在于家庭中加入新的模式后原先的模式能否做出适应性调整。
夫妻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组成应对外来压力的避难所。
丈夫失业了,极具挫败感的回到家中,妻子得知后倍感压力,良好的夫妻互动
需要妻子给予安慰、理解和支持,共同度过难关
,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妻子承担更多的经济支持,反之亦然。
一对结婚不久的夫妻前来咨询,原因是创业的妻子觉得老公经常挑剔她,总给她的项目泼冷水,而丈夫则认为妻子
固执,从不采纳他的建议
,二人觉得日子没法过了。
进一步对夫妻系统之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发现,妻子的父亲在1年前得了重病,需要近百万的器官移植费用。
作为独生女儿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照顾家人的重任,拼命工作赚钱,对于老公其实是
怀有愧疚的,觉得老公娶了个“累赘”。
而丈夫则认为家庭有困难应共同面对,而妻子总一个人承担,
自己好像是个外人似的。
妻子的固执是一种应对压力的策略,而丈夫的挑剔其实是渴望被重视和关注。
组建不久的夫妻常常习惯在原有模式中解读彼此,面临压力时更善于使用熟悉的应对方式,此时矛盾和冲突常常出现。
解决冲突是优化夫妻系统的契机,
跳出原先定式去看看对方表达背后的真实动机和感受,
或许是创造温暖港湾的重要一步。
家庭成员往往具有多种角色
,一个男人可能是父亲、爷爷、儿子、丈夫、兄长,一个女性可能是女儿、母亲、妻子、奶奶、姐姐,不同关系中的角色功能是完全不同的。
上述案例中的妻子在某种程度上是
尚未协调好女儿和妻子的角色功能
,二者产生了冲突。
清晰的边界是保证关系中特定角色功能的关键。
丈夫在父母面前言听计从,压抑谨慎,如果将这些压抑和不快发泄给妻子,或者借故妻子不尊敬老人而大发雷霆,我们就说丈夫的界限不清,夫妻系统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
家庭中,所有关系的核心是
夫妻关系
,夫妻系统的边界清晰、角色功能发挥良好,这个家庭就会健康良好的运行下去。
#03
如何面对
家庭冲突
?
家庭中很难没有冲突,冲突是家庭运行模式的一种表达和优化过程。但是在家庭中,
冲突很容易越过边界干扰其他系统。
和丈夫吵架后的妻子,正满怀委屈或愤怒时,儿子回家了。
因为妈妈心情不好,儿子做事可能小心翼翼或故意讨好妈妈,
夫妻之间的冲突此时已经影响到母子关系动力。
而更常见的情况是,妈妈反复痛诉孩子他爸的种种不是,有意或无意的拉拢孩子和自己站在评价父亲的战线上。
家庭中两个人的冲突就变成了三个人的事情,这叫“家庭关系三角化”。
三角化的家庭关系中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一种情况是夫妻一方把关注点
从关系冲突转移到关注儿童的消极面或者亲子冲突,
这种三角化叫“绕开”。
80%以上的儿童虐待是由父母实施的,几乎都是
由于家庭冲突
导致孩子成了“替罪羊”。
对于孩子学习过分关注,
忽略孩子其他的优点和特长,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孩子,
这些家庭都是在运用“绕开”的不良模式。
另一种三角化模式是“跨代联合”,父母当中的一方或者双方
尝试获得孩子的支持来反对另一方。
与“绕开”不同的是,“跨代联合”的孩子获得的多是父母一方的
支持鼓励和亲密,很容易形成秘密联盟或隐形联合。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妈宝男”,当妻子无法在丈夫那里获得足够的爱和支持时,她只能紧紧抓住孩子,把期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
这种母子关系的紧密不是真正的爱和支持,
是母亲失望、焦虑、忧伤的补偿,是对丈夫无法胜任的愤怒,是夫妻关系失衡的代偿。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难与人建立
亲密关系
,容易出现性心理或性功能问题。
三角化家庭中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人格障碍、情绪障碍、躯体化等,以疾病的方式将关系冲突表达出来。
家庭冲突应该由产生冲突的双方解决,尽量控制在产生冲突的子系统之内。
“清官难断家务事”常常是冲突拉入多个子系统,很难解决,尤其是跨代跨系统的卷入模式,对家庭的打击常常是致命的。
不管你是与配偶有冲突,还是与父母有矛盾,或者是对子女不满,都要记住:
我们的冲突、矛盾和不满需要我们自己来解决。
吵架的夫妻应该蹲下来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我和爸爸吵架是因为我们对某件事情的观点不一致,不是你的错,
我们的爱对你是一样的!
所有的战斗都有伤亡,和家人战斗伤的是家人;我们需要的不是和自己或家人战斗,而是学会如何关怀自己和家人!
家庭的核心是夫妻,要想塑造幸福的人生,女人就得好好地爱自己的老公,男人就得用心地呵护妻子。
有爱的家庭会运用自组织系统雕刻属于你的独特人生。
我们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
为什么现在的生活条件这么好,孩子还会出现心理问题?
看完这篇文章你有答案了吗?
心理学中,当一个人出现了问题,需要看他周围的环境,当一个孩子出现问题时,就要看他的家庭。
不懂心理的父母,只会苛责孩子,我已经拼尽了全力,为什么你还是这么叛逆、不懂事,一定是你(孩子)的问题,我没错。
懂心理的父母,会从自身出发,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懂得顺应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
就像人格的发展过程,如果顺序颠倒,孩子就需要用一生来治愈。
做一个懂孩子心理的父母,比提供物质保障更重要,千万别等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再后悔没有早点学心理学!
为你推荐
【春雷计划
】
德瑞姆家庭教育指导师
扫码可在线
咨询客服
↓
*备注:春雷计划所有课程有效期为:2年。
推荐课程
国际NCDA认证双证班-青少年生涯规划导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
5280
了解详情
【上海心理学会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
2999
了解详情
【上海心理学会】心理健康指导师
心理管理师
¥
999
了解详情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