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0/05/11

很多家长都担心自己孩子沉迷手机,的确,沉迷手机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很大,学习成绩下降,近视,性格变化等等.......但是家长们在担心孩子沉迷手机的同时,有没有反思过自己?你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是否是全身心的陪伴孩子的?还是说坐在孩子旁边,但关注的却是手里的手机。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只专注手机,不关心孩子,其实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接下来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家庭教育指南吧。




这里有一篇调查报告:

近七成父母陪孩子时看手机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痴迷的“手机控”、“低头族”们平均每6.5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如果按普通人每天清醒16个小时来计算的话,那么这些人一天大约要看手机150次。

据报告显示:1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已开始抢夺亲子时间。

教育专家指出,当父母只顾玩手机时,孩子容易产生被忽略感。父母低头看手机,对孩子直接造成的伤害就是孩子感觉自己被冷落了。其次,孩子效仿父母的做法,也开始热衷低头看手机。

最后的结果是,父母反过来又为孩子热衷看手机而苦恼不已,却不知正是自己不经意的动作酿下了“苦果”。




家庭时间被“打扰”,孩子可能出现行为问题

陪孩子还是陪手机?这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的普遍问题。

密歇根大学和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研究报告曾征募170个双亲家庭,分别了解父母使用手机、电脑、笔记本等电子产品的情况,以及使用时是否打扰家庭时间。

这里的“打扰”是指与孩子一起进餐、游戏、聊天、运动时查看手机信息等。结果显示,近一半父母一天要“打扰”三次及以上,24%两次,17%一次,只有11%的家长说没有这种情况。

研究人员随后通过调查问卷,让父母评估孩子在近两个月内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在去除了其他相关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在即便次数较少、看起来也正常的“打扰”下,也会关联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包括容易过度敏感、性急等。

有家长以为,只要人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其实那仅仅只能算是“陪着”,根本没有投入完全的精力去和孩子相处,更谈不上了解孩子,怎么能够理解孩子、给予他心灵上的支持呢?




父母在身边,却又那么遥远。一个夸张的词汇“手机孤儿”就描绘了这样的窘境。

“爸妈天天抱手机,小孩天天手握笔。爸妈天天把头低,小孩天天把题思。”前一阵,朋友圈曾热传合肥小学生写的一首打油诗。诗里,小学四年级女孩对“手机控”父母颇为不满,语言虽然稚嫩,但情感真实得令人心酸。

国内首份《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如果父母不与孩子进行足够的交流,孩子很容易出现“缺爱”症状,孩子的人际关系以及思考能力都会受到影响。“缺爱”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有教育专家也一针见血地提出,父母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其实是一种“冷暴力”,孩子被忽略,可能以哭闹、砸东西等方式吸引父母注意,也可能用玩手机、打游戏等方式来自娱




手机和亲子之间的问题,说到底就是陪伴问题

导致孩子产生不良情绪的,不是手机这个介质,而是忽略本身。儿童心理专家表示,不应把父母忽视导致孩子的不快完全归咎于“电子产品”。关于手机和亲子间的问题,说到底就是陪伴问题。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对学前孩子特别是0至3岁儿童尤为重要,父母再忙也要多抱孩子,多陪陪孩子。”

“其实,父母陪伴孩子绝不是单向的恩赐,可爱的孩子也会给父母减压,在这些珍贵的瞬间,增添生命中无尽的幸福感和力量。达到有效陪伴,父母要做到两点,一是敏感性,知其需;二是作出适当反应。”

只有父母真正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才能做到细致入微的观察,才可以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懂得他言行背后的内心需求,看到孩子的进步。

具体到手机对亲子时间的“入侵”,其实,家长可选择与孩子商量:“妈妈需要半小时的工作或娱乐时间,你能接受吗?”设定好时间、界限,又能平等沟通,即使是用手机也能得到孩子的认可。




“在家中禁止使用所有技术可能不切合实际,也不是必要的。”报告主要作者珍妮·拉德斯基指出,“但是设定边界,也就是规定一段‘不插电’的时间,可以帮助家长在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也不中断与孩子在一起的高质量时间。”

作为家长,我们其实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是很少的,不要觉得孩子还小,时间还多。孩子成长是很快的,不要等孩子长大后才后悔没有给孩子更多的陪伴。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