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1/07/16

THE BEGINNING

暑假来临,学生们欢欣鼓舞,家长们却为假期期间的亲子沟通忧心忡忡。平日里孩子功课繁重,亲子间倒还相安无事;假期原本跟孩子多交流交流感情,可还没说两句家里就火星四溅,一个不小心就要爆炸。


为什么家里会变成对抗的战场?为什么孩子不能心平气和地说话?我该怎样才能让孩子听我的?在回答这些问题前,我们先来看几个也许会令家长感到似曾相识的情境。


A

孩子在卧室里网络聊天,家长准备好晚餐喊吃饭,孩子应了一声:“马上就来。”漫长的10分钟之后,家长终于忍不住,推开房门催促:“怎么还不吃饭,吃完了不能聊吗?”原本是怕孩子饿着,没想到孩子却发脾气,责问家长不敲门就进自己房间。


B

下班回家后,家长躺在客厅沙发,开着手机外放看视频。原本在书房学习的孩子突然说学累了,要出去玩一会。家长觉得孩子学习不专心,坐不了多久就想出去玩。没想到孩子反唇相讥:“你自己每天回家就刷抖音,还好意思说我不学习?”


C

琼瑶在《一帘幽梦》描写了一段有趣的情节。紫菱出去玩了一天,一回家就被妈妈迎头痛骂,原来家里托关系查到她高考落榜了。在妈妈的责骂声中,紫菱默默走到楼上自己的房间。

妈妈对她的默不作声更加气愤,便追上去说:“考不上大学你一点歉意都没有,说你一句不高兴,扭头就走人。”没想到紫菱回嘴说:“我上楼来,并不是没有歉意,不是任性,是因为我无地自容啊。”

以上3个情境虽然是虚构的,却都反映出一些家长与孩子在交流中的冲突,这些冲突常常也是导致现实中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



0
1
个体化与边界模糊的冲突

精神分析学家兰克认为人格发展就是不断与周围环境分离的过程。每一次分离都赋予个体更大的自主性,将Ta塑造地更与众不同。

中学阶段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试图回答“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在对“自我”定义的要求下,他们自发地与家庭分离,希望拥有个人的空间、时间和选择。


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代际边界模糊,个体化要求不被尊重。有位爸爸说:“不管多辛苦,我儿子一定得留在北京,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房子卖了供他首付。”家长的生活品质为孩子牺牲,而孩子的选择也只能是家长意志的延伸。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恐怕双方都感受到很大压力。

如果家长总是发现明明是为了孩子好的事,Ta却不领情,也许可以思考一下,是否在在亲子关系中边界不清晰,自己过多地替孩子判断Ta需要什么。

建议家长不必太过照顾孩子的生活,而是注重营造自由的氛围,让孩子学会发现、表达和管理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主动做好分化,尊重孩子的私密空间,也逐步引导孩子自主选择并承担责任。


0
2
要求孩子与缺乏自律的冲突

根据观察学习理论,儿童和青少年会直接模仿成人的行为。当不断观察到成人的一种行为,即便告诫他们不能这样做甚至施加惩罚,对行为的阻止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模仿对象,因为在亲子之间存在更深刻的依恋和信任,孩子会对父母产生认同。无论承认与否,他们都会下意识地按照父母的生活方式组织自己的生活。

在第二个情境中,孩子认为家长“双标”。一边说要Ta好好学习,另一边不仅做不到严于律己,甚至连起码的安静环境都不肯创造。

对家长而言,工作辛苦,回家难免想要放松一下。可是自己的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有些地方还是需要有所约束。

要求孩子保持规律生活时,也许可以在周末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提醒孩子不要沉迷游戏时,也许可以自己也少玩些手机;催促孩子学习时,即便自己没有精力读书,也可以尽量做到少去干扰。毕竟,以身作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


0
3
渴望理解与敌意的冲突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中,一旦人们满足了生理和安全,必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比如爱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而这两种需要都与“理解”密切相关。所以在任何一段亲密关系中双方都渴望被理解,也渴望理解对方,家长与孩子当然也一样。

然而在实际的亲子交流中,双方却可能都忘记沟通是为了相互理解,反而不知不觉地预设了敌意,于是对方的一切反应都是错误,就像紫菱羞愧时妈妈却认为她在耍脾气一样。

当孩子发现自己怎么都不对,总是无法被理解,就可能放弃沟通,选择用沉默或者彻底对抗来应对批评。


家长的要求与孩子的愿望一定有不一致的时候,但这并非无法应对的事情。有位女生讲过她的故事:小时候妈妈觉得她有个进食习惯不好,一定要她改了才可以吃饭。可是看到她委屈的样子,妈妈一边批评,一边自己先心疼地哭了。

她常回忆起这个画面,所以她相信父母理解她的感受,而她也理解了父母的要求。所以长大后虽然她知道父母在教育上有很多不妥,却从未感到父母伤害过自己。

面对成长中的问题,家长与孩子是合作者而非对抗者。如果家长能够耐下心先听听孩子,避免被敌意所误导;也能批评时不忘告诉孩子:“我很担心你,所以我要提出这样的要求。”那么亲子间的沟通也许就能顺畅很多。


亲子关系是一场持久地修炼,考验着家长的智慧、耐心和勇气。希望每一段亲子关系都能在成长中走向彼此间的谅解。


1626422923831265.jpg




联系咨询顾问,可预约听课名额


报名二维码.jpg






--END--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