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关键词: 人文心理学心理发展小大人家庭关系自我攻击
2021/04/26

文章关键词: 人文心理学心理发展小大人家庭关系自我攻击
过度在意孩子学习成绩,成绩好坏是家庭晴雨表,也是妈妈快乐和痛苦的源泉。这会让孩子用成绩来喂养妈妈。
过于在意孩子吃饭穿衣,特别是爷爷奶奶,不停地给孩子夹饭并要全部吃下,脸上堆着满足的笑,就像看着当年饿了的自己。这会让孩子用“假装好吃”“假装能吃”来喂养爷爷奶奶。
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根本停不下来,见不得孩子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连轴转,天天喊累却忙得不亦乐乎,好像只有这样才不会“输在起点”,才不会被看不起。这会让孩子用“不得不刻苦努力”来喂养父母。
我有些来访早年就是这样的小大人:有的还不如灶台高,就变着花样给爸妈做饭,只为他们能在家多陪陪自己。
有的肩负父亲“光宗耀祖”的家族使命,从小被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有的想尽办法逗妈妈开心,至今也不明白,妈妈为何一天到晚哭丧着脸。
有的主动辍学,只为帮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弟弟,因为实在受不了父母为了钱唉声叹气、怨声载道。
有的则不停“生病”“逃课”,因为只有这样,爸爸妈妈为了“照顾”自己才不会吵架、不会离婚。
我曾有位男性来访快50岁了至今未婚,依然和75岁的妈妈住在一起。 很久之前,妈妈非常焦虑,到处给儿子介绍对象,可每次最长不超过半年妈妈就会生病,或对儿子女朋友各种不满。 有一次,都快订婚了,妈妈突然摔倒在楼梯间,小腿骨折住了3个月医院,儿子不得不陪在妈妈身边,最终和女友也分手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越发碰不到合适的,最终也不想结婚了。 他的父母感情很差,从他记事开始父母就吵,经常大打出手,每次吵完妈妈就抱他去别的地方住,最多住一年,不让爸爸见他。 并各种暗示,只有妈妈才是世上最爱他的人。20多年前父母离婚,来访从此再也没见过父亲,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直到今天。
经典影片《当幸福来敲门》就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单向的、无条件的爱: 不管爸爸遭遇多大磨难,和妈妈分手、负债累累、没工作、甚至每天排队领救济粮、夜晚住在厕所……这些事都是和6岁儿子一起经历的,但这个爸爸从未在儿子面前表现出悲伤、绝望、无助,也从未让儿子体验到自己的艰辛。 相反,父亲通过游戏互动、通过乐观积极的态度、通过与有钱人相处时的自尊自爱,让孩子不断感受希望、体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