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0/12/09

著名的荣格心理分析师Beebe, John; Cambray, Joseph; Kirsch,Thomas 在2001年集体写了一篇文章《精神分析师要向荣格学习什么》,综合了多年来精神分析师和荣格心理分析师之间所交流的观点,试着把对精神分析师有帮助的一些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概念整理出来,来让这两个流派进行一种有意义的对话。从中讨论了荣格对待梦的分析的不同态度的思路,以及荣格用对立统一的思想来理解心理治疗,情绪和原型的概念。他们还回顾了自性和自性化是怎么被当代荣格心理分析中所使用的。

对于这样的一篇文章,对于很多临床心理学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让人能从中吸引两个伟大心理学家的思想精华,有助于心理治疗实践的应用。那么,从对话的角度而言,一个流派向另一个流派学习,人们必然会想到那荣格心理分析师要向精神分析学派学习什么。对此必将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本人基于对此的兴趣,就此想一点浅显和比较片面的观察。

荣格是一个划时代的治疗师,其心理治疗理论开创了一个流派,其字词联想、梦的分析、积极想象深深影响着诸多的心理分析师。特别是他人性化态度让人想到了人本主义的核心,那就是每一个人内在都有一个自性原型,对于这个原型,不管来访者还是治疗师的意识都低于这个原型具有的力量。

所以在治疗中,分析师要做的不是告诉来访者要做什么,而是去跟随来访者自性化的动力,解读自性原型在梦里传递的信息。总之,荣格把生命的道路交给每个来访者内在的中心――自性,这就是对人性的尊重和信任。

以上对于心灵的态度显然是很吸引人的,其实荣格也强调是对心灵的中心――自性的尊重,但荣格有时在对待来访者的处理上却变成是对来访者的意识自我的尊重,这就容易导致使治疗陷入困难甚至中断。

这个情况反应在他的《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这书里面提到的两个案例,一个是一个人提供几个梦让荣格分析,其中有火车脱轨和麻疯病院,荣格认为这是一种危难的信号,并直接要求来访者停下来,不要急于向前走。但“来访者并没有理会荣格认为对方可能过于激进而忽略危险,最后这个来访者真的丢掉职位和堕落”。

这在心理治疗中显然是个案脱落的情况,这往往需要治疗师反省这里面发生什么情况。但荣格拒绝对自己的处理的反思,拒绝接受可以有更艺术化的治疗方式,并认为如果没有直接告诉来访者的问题,那可能是在欺骗来访者,荣格是这样说的:

“我不想利用人们的错误观念去欺骗他们。也许那个人遭到毁灭要比用错误的方式得救好些” (荣格1935)。

在另一个来访者的治疗上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个来访者因为使用一个老女人的钱而形成神经症来找荣格的,荣格直接点出来访者否认的事实:

你腰包的钱是你欺骗的女人的钱,你在欺骗自己,说这不是她的钱。但却吃她用她的。这是不道德的。”结果对方否认了荣格的指责,然后神气十足地走了。荣格对此依然提出强有力的观点“医生不应该不惜代价只治疗病人。我们尤其要小心,不应该把自己的意愿和观念强加给病人,我们必须给病人一定程序的自由(荣格1935)

我们很难说荣格对此的回应有什么问题,因为这是一种对来访者足够的尊重,去尊重来访者当下的状态,给来访者自由,这些都没有错。但其实这个时候荣格所谓的对来访者的尊重其实只是尊重来访者的意识自我,而忘记来访者来找荣格内在必然有一个想改变的愿望,其中就会出现一些表里不一的情况,这其实是精神分析流派后续发展的理论之一。

其中一个就是弗洛伊德女儿安娜发展出来的防御机制。有了对防御机制的理解,荣格就不会把面对来访者的防御机制做工作当成是一种对来访者的欺骗,更不会认为这是把治疗师个人的意愿和观念强加到来访者身上。事实上,前面两个例子中来访者都不同程度表现出否认的防御机制,特别是后面的例子,荣格直接指出来访者在否认的东西,这类似于一种面质,其实对质引起防御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是很常见的,但其有效性却值得讨论的。

自体心理学的科胡特甚至都否定面质在心理治疗中的价值:

“分析师对来访者的威风扫地常常是陈腐的、多余的。往往会让来访者觉得自己需要领会分析师的情,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重演其童年的基本创伤,这对分析的进展尤其不利”(科胡特 1984)。

《共情在精神分析治愈过程中的作用》中关于防御,科胡特甚至认为防御不是简单的阻抗,并不是一种会导致来访者遭到毁灭,而是一种有意义的心理反应:

防御被理解为服务于心理生存的目的,也就是说,来访者试图保存他从儿时自体客体匮乏的发展环境中所建立的维持核心自体的部分,不管它有多么微波和不稳定。”(科胡特1984)

当然,我们可以把这些现象理解为由于荣格在后期已经把关注点集中于原型,集体无意识,以至于对个人层面的情结缺乏足够的关注度,以至于来访者正在表现个人情结上的防御机制时,荣格把这理解为是对来访者的尊重,给来访者自由。但实际上,来访者神气十足地走,这在精神分析分析角度来理解,这是来访者受无意识的驱动而付诸行动,这个行为的背后必然有无意识动力所在。

对无意识的关注其实正是荣格所强调的,可惜的是荣格这个时候给出的是意识层面的理解,而非从无意识层面来理解。甚至我们还可以想到荣格的移情理论,而在这两个案例中,也有一些移情的现象存在,依然没有被荣格所关注到。

当然,从上面两个例子看出,荣格对这两个来访者工作的时间都很短,某种程度上信任关系还没有建立好。在没有足够安全的情况下,对来访者直接的挑战必然会产生反抗和防御,导致关系破裂,治疗失败,这里面可能触及来访者的情结,涉及防御机制、客观关系、甚至自体心理学的内容。所以我认为,荣格对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有伟大的贡献,但我们除了吸收其好的理论和观念外,我们也要学习其它理论精华。

荣格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从弗洛伊德身上几乎学习了被荣格认可的所有理论观念,但自从两个人分道扬镳以后,双方并没有过多的交集,也因此,发展出两个重要的流派。但作为一个临床工作者,我们更要吸收各家的精髓,加以综合应用。


(完)
本文写于2015年 2月

作者介绍


1607491831865006.jpg


王怀齐

临床心理学博士

国际IAAP心理分析师候选人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十七年

提供心理咨询超过10000+小时

擅长领域

各类情绪困扰,个人成长,人格完善,深度分析。

研究专长:梦的工作,情结与转化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