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0/11/20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公司的内部座谈会,在我收拾完东西正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30多岁的女士走到我的面前,略带迟疑又感觉有气无力地说:



常爸您好,能,能耽误您几分钟吗?




说完脸“腾”就红了。


直觉她一定有什么要紧事,于是我停下脚步仔细聆听起来。


原来这个妈妈性格一直都比较内向,不善言辞,有了孩子以后即便溜娃也不喜扎堆,本来也没觉得有何不妥,但前几天参加完孩子幼儿园第一次家长开放日,突然就崩溃了。


她刚走进教室,就发现有一些父母早早就围在老师旁边问东问西,还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其他人也都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俨然一副熟人的样子。


她这个妈妈,呆呆地找了个角落坐下来,很是尴尬。


回家跟孩子爸聊起这件事,反被埋怨道:“你自己不爱说话也就罢了,但为了孩子,怎么也得多少跟老师套套近乎,了解了解孩子的情况,平日里老师才好多照顾一下咱孩子啊?!”


一句话仿佛瞬间打开了她情绪的开关,让这个妈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一大堆负面的想法奔涌而出:




“要是孩子上了小学,我还这么不合群,孩子会不会被老师忽视啊?”


“跟家长融不到一起,啥消息我也得不到,耽误孩子前程怎么办?”


“孩子要是受我影响,也变得这么内向,该怎么办啊?”


……



其实,因为自己性格内向而担心会影响娃的父母不止一个,在知乎上也曾看到好几个人发出这样的灵魂一问:




性格内向,怎么教出外向活泼的孩子


1.webp.jpg





父母性格内向,孩子的性格就会有缺陷吗



2.webp.jpg


这也让常爸思考起这个之前从未想过的问题,我们看到的那些“别人家的爸妈”好像都很多才多艺,能言善辩,但本身就不爱表达的,性格内向的人当了父母,该如何调节性格和带娃之间的冲突?


当时答应这个妈妈我回去会好好想想,现在我来交作业了,也供其他有类似经历的父母们参考。





内向的人,父母之路的确可能更艰辛




为什么说,内向的人会比外向的人在父母之路上更辛苦?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大脑运作方式和精力补充方式不一样。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心理类型学》一书里这样阐述内向和外向这两种性格:



不同人的兴趣和关注指向不同,指向内部的叫内向,指向外部的叫外向。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具备这两个特征,但占比不同。内向占优势的,为内向型;外向占优势的,为外向型。



内向者往往容易被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所吸引,而外向者则倾向于关注人们外部的生活及活动;


内向者的日常充电方式,是独处,而外向者的充电方式,则更倾向于社交。




而且科学家发现,内向的人,大脑活动水平比其他人高。因为他们的大脑甚少需要靠外部社交或热闹的刺激,就能保持很高的活跃度,反而他们时常需要避开人群,让自己安静地独处,来限制肾上腺素持续升高。


但带娃这件事,恰恰和安静、独处这些词针锋相对。


娃还在吃奶时,需要你24小时全天候呵护,人在哪里娃就在哪里;


学会走路了,就变成了永动机,即便累了也能秒重启;


会说话了,嘴巴天天不停,真想拿胶带封上TA的嘴;


再加上,他们有意无意的各种恶作剧,无时不刻在挑战爱的底线,不,是人性的底线!


都说“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但当内向的人一旦碰上了娃,就只能“一忍再忍,忍不了也得忍”。


独处的时间被大大侵占,冒着透支自己的危险,也得完成“带娃出去带娃耍、带娃狂欢带娃乐”的为人父母的基本义务。


说到这里,估计大家也就能理解一众内向父母的痛苦了。


既然如此,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们真的不适合带娃,当不了好父母呢?


当然不是!





内向的父母,优势也大大的




内向的人,虽然喜欢独处、安静、不好社交,但他们也有爱自省、敏感、直觉性好、做事有计划、严谨、独立等特点,这些放在育儿上,于娃于己都是受益无穷。


1.敏锐捕捉孩子的情绪变化


内向的人善于吸收信息,尤其是那些很容易被人忽略、错过的小细节。


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他们能敏锐捕捉到孩子情绪的变化,或者行为上的小差异,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


孩子还小,很多时候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神经大条”一些的父母总是困惑于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哭闹,而细腻的内向爸妈往往能通过观察,准确击中孩子的需求。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内向父母都相当“了解”孩子。这些都是高质量育儿的必要因素。


可以说,敏感、直觉灵敏的内向爸妈,似乎天然具备这样的“好父母”基因。


2.深度共情,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之前提到,内向者更擅长向内探寻情绪和感受,所以他们的自省能力往往都很强,感觉非常敏锐,继而和孩子的共情能力也会很强。


孩子感受世界的维度和大人有很大不同,内向的爸妈会很有耐心和孩子交流,引导孩子表达他的真实感受。


比如,有些父母在面对不爱分享的孩子时,总是想方设法、连哄带骗,教孩子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分给别人,急切地想要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礼貌”且“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但内向的父母,此时更可能会选择“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询问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分享,关心孩子彼时的内心感受,而不会急于否定孩子的行为。


也由此可见,同样一件事情,内向父母倾向于从多个角度看待。



3.控制情绪,少对孩子发火


内向的人不善于表露情绪,或者说看似有些迟钝。这个特质,在育儿上却往往能成为一个优点。


风风火火、急脾气的父母有时候一点就着,还没搞清楚来龙去脉就冲着孩子一通吼,事后孩子委屈、家长愧疚,整件事情被搞得乱糟糟。


而内向父母在面对此类问题时,第一反应反而会是保持稳定、冷静和克制,孩子也会从情绪稳定的父母那里受到积极正向的影响,有样学样。


4.让孩子看到独处的价值


内向的人会在独处的时间里,安静地看书、听音乐、画画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也会“耳濡目染”般地感受到独处,其实也是件不错的事情。给自己留白,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也不容易被外界不良的信息影响或干扰,比如远离焦虑的育儿群。


看到了这些优势,内向的父母是不是也有点自信心了?


但是,尽管如此,貌似开头那个妈妈提到的几大顾虑还是没有解决,那么我们一个个来说:



01

家长内向,孩子也一定会内向吗?



怕“传染”给孩子,估计是内向父母最担忧的事情了。但实际上,父母后天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只能用微乎其微来形容。


首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生气质。这点在BBC纪录片《宝宝的异想世界》里表现的非常明显。


实验人员分别孩子们看玩具盒里的小丑、会弹跳的小狗、戴着小丑面具的大人。


这个宝宝每次都非常激动,开心大笑。


这个宝宝会很谨慎,还有点惊恐。


这个宝宝则全程面无表情,很平静。


这些孩子才几个月大,却有了鲜明的基本气质,看到了吧,他们可不是白纸一张啊,而这些带有天生的印记也是日后父母很难左右的。


所以日常生活中,周围不乏夫妻俩不善言辞,孩子侃侃而谈,或者父母都是情商高手,孩子却动辄害羞脸红。


更何况,孩子在成长阶段,外部环境、同伴对孩子的成长一样会有影响。所以小的时候,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发现并尊重孩子的天生气质,因材施教,同时别把自己本身性格对孩子的影响力想的那么重要。



02

孩子内向,未来会不会更坎坷?



有这样疑惑的父母,一定是把内向当成了性格缺陷。但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内向和外向只是能量来源不同,不存在谁高谁低。


可能在我们的成长经验中,因为内向错失了一些机会,遗憾终身。但其实,这并不是内向导致的,而是不自信和自卑。不少人认为内向=不自信,但实际上两者并没有什么关系。


什么样的孩子会因为内向而自卑呢?那就是从小被贴标签的孩子:


“这孩子啥话也不会说,真笨。”


“这孩子就是这样没出息。”


……




因为嘴不甜,因为不被周围人接纳、贴标签,内向的孩子也渐渐觉得自己有问题。


所以,接纳、包容才是亲子教育的核心,安全感才是决定一个孩子人格是否健全的关键。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接受孩子的内向,也要接受自己的内向。因为真正容易传染的不是内向性格,而是焦虑。



03

家长不积极,老师会不会忽视孩子?



如果一个老师,因为家长不积极,不够殷勤,不会拍马屁就各种刁难、忽视孩子,这本身就说明是老师的问题更大。


但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都是一心为孩子好的良心老师,而不善攀谈的家长也一样可以寻找让自己舒服的与老师的沟通方式。


比如当面说不出来的问题,可以微信或者邮件说,家长会上做不到像其他人那么踊跃,那就私下问问老师方便的时间。


自己尊重并信任老师,同时平日里也要经常教导孩子要对老师有礼貌,遵守基本的规则等等。



04

难以融入到家长群里,怎么办?



一开家长会,谁都不认识,特别是别人聊得火热,你却无人问津,真的挺尴尬。更让人焦虑的是,万一错过什么重要信息,再耽误了孩子。


但实际上,打破这种尴尬并不需要你成为社交达人,只需要硬着头皮,先抓住1-2个人物就可以。


比如和你坐得最近的人中,找一个话题“你家娃爱吃幼儿园的饭吗”“这次考试怎么样啊”这种作为开场白。做父母的肯定关心,顺便吐槽一下自家孩子,两个人能亲近不少。


另外如果孩子在幼儿园交到了朋友,那么认识一下对方父母,周末结个伴出行什么的,一来二去你就有可能进到人家的圈子里。如果实在无法忍受这种人多的环境,可以求助伴侣,分工协作。对方负责开同学会,你负责接送孩子,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其实,家长群是一个特小的圈子,只要找到1个突破口,就足以了解想要的信息。



总之,内向父母“我想要静静”和养娃“陪伴”之间的矛盾完全可以得到解决。但其中最重要的我想还是那两个字——接纳


回到标题那个问题——“性格内向的父母,该如何教出外向活泼的孩子?”这其实是个伪命题,这个问题说明提问者已经默认“内向”是不好的,“外向”是好的,而且通过后天的“教”能决定孩子的“内向”或“外向”。有这种想法的父母,首先要接纳自己的“内向”,也要接受孩子自带“出厂配置”的事实,放弃一定要养出“外向”孩子的执念。


我们自己不爱交往,喜欢独处,但不意味着孩子也要亦步亦趋,学习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样地,如果你认为自己吃了内向的“苦头”,也一定不要逼着孩子长成一个八面玲珑、善于社交的人。天生气质多种多样,没有好坏之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能舒服做自己。

曾经看到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好父母的定义是温暖”。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只要能给孩子足够的温暖、爱与尊重,就都是好爸妈!


你是内向还是外向呢?你对内向父母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欢迎下方留言。


文章出处:常青藤爸爸 该公号由耶鲁大学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运营,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END —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