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这不是什么电视剧里面的“混账”情节,而是发生在武汉地铁2号线金银潭站的真实场景。一名看起来快和妈妈一样高的女孩,因为妈妈坐错了地铁,女孩非常生气,像“霸道总裁”一样帅气揣着兜,先去踹行李,又踹了妈妈六脚。旁边有一位路人看不过去上前劝阻,女孩干脆连路人也一起打了。
视频中妈妈拎着大包小包,女儿两手空空,一看就是平时娇生惯养的样子。有网友说:要是我家孩子,我非得当场打到她叫娘为止。再次上车之后,不断安慰女儿,让她“别生气,没事没事”。养了十几年的孩子,成了家暴的“施暴者”,的确令人心寒。妈妈即使姿态再低,也换不来孩子的认可与尊重。因为平时的长期教育中,孩子早就把自己当成皇帝,当成祖宗。网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张照片,儿子二郎腿跷到椅子上,妈妈在地上安静地跪着。可儿子却只觉得可笑,觉得很光荣,还配图发朋友圈:开心每一天。上海一名男子,因为跟妈妈要2万块钱还银行贷款,妈妈没有。他让妈妈去跟亲友借,妈妈不肯。于是,他从后面抱起妈妈摔倒地上,还在大街上脱下上衣,疯狂抽打坐在路边的妈妈。民警来了之后,他直接拽着妈妈的领子往后拖,并且拿起旁边的笤帚抽打妈妈。也许父母觉得被孩子打一下没什么,孩子发泄了就好,可是这样的性格真的“没什么”吗?毫无原则,无限迁就的溺爱,才把孩子养成混世魔王,才把孩子彻底养“废”。
· 02 ·
那就是,他们有且仅有机会在父母面前威风,到了外面就秒变小绵羊,绝对不敢冲别人发火。欺负别人的成本太高,而欺负父母几乎是不需要成本的,甚至还能逼父母妥协,何乐而不为呢?《妈妈是超人》黄圣依的儿子安迪也算是一个翩翩有礼的小绅士,可唯独在妈妈面前就像变了一个人。在民宿里妈妈想要给羊套一个套再走,可是安迪却一脸嫌弃,对妈妈充满了厌恶。也许是因为平时缺乏陪伴,所以觉得亏欠儿子,自然也就尽量奉承着儿子。可是小孩子不懂这些,他们只会在不断地试探中,找到能达到目的的方法。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一名12岁的男孩,想要买玩具妈妈没有同意,他就当街殴打妈妈,拽头发、掐脖子,仿佛充满了恨意。看他们的衣着打扮,应该是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可是没有钱,并不影响家长把孩子养成“富二代”。在家里当“炕头王”,在外面当小绵羊,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外面受的委屈压抑,都在家里发泄了出来。“跟父母威风,在外面认怂”的恶性循环,就这样产生了。
· 03 ·
中国式溺爱
只会养出穷人家的“富二代”
中国父母似乎有一条共识,那就是再穷不能穷孩子,父母奋斗一辈子就是为了孩子。不仅父母的钱是孩子的,父母的命都可以随时被孩子取走。在这种随时奉献,毫无原则,舍己为娃的背景下,很多孩子被养成“穷人家的富二代”。微博上曾经有一位老父亲的求助帖,诉说着女儿“卷走”他一生积蓄的悲哀,字字泣血。女儿小时候柴先生和前妻离婚,为了弥补女儿,他几乎满足女儿所有的物质要求,对女儿百依百顺。2017年底,在得知女儿有去加拿大留学的机会时,柴先生非常高兴,以女儿的名义办了一张银行卡,往里面存入自己半生的积蓄30万,还告诉女儿以后每个月定期往里面打钱。谁知“小棉袄”到了国外之后,就把里面的钱全部转走,还拉黑了父亲的联系方式。女儿并没有去学校报到,而是开始挥霍,像个名媛、富二代一样,在朋友圈记录着自己的高档生活。爸爸并不是大富大贵,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用他自己的话说,米饭里掉桌子上都要捡起来吃。在网上看到一位金融大佬辞职创业后,有人问他招聘新人的条件,他说:一定要看原生家庭,最好不要穷人家的孩子,现在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中产以上的家庭,早就开始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而从穷人刚刚跃居到小康的家庭,开始走起了“暴发户”的路子。一方面过度补偿孩子,不让孩子吃自己吃过的苦,另一方面想让孩子通过学习跨越阶层,要求孩子只需要学习,别的什么都不需要做。曾经有一位准大学生,不顾家庭条件,跟父母索要苹果三件套。一个孩子的真实想法就是如此,既然父母说为了自己什么都可以,那花点钱怎么了;既然为了自己上学一切让步,坐个头等舱怎么了。
· 04 ·
无条件和有原则
并不矛盾
我们总是说,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在父母的言行中,值得自己值得被爱。可是,所谓无条件指的是不管孩子是好是坏,是美是丑,是乖是闹,是成绩好还是学习差,父母都应该给孩子同样的爱。真正好的教育,是在情感上无条件,在是非上讲原则。在态度上友善,在原则上坚定。国外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女儿逛街,妹妹突然打掉了姐姐手中的东西。爸爸要求小女儿跟姐姐道歉,小女儿直接躺到了地上,说自己不想道歉。爸爸没有那么做,而是温柔地抱起女儿告诉她,我知道这不容易,那你就试试付出对不起的声音,来,跟我一起说……相比于那些无条件的纵容,自己的孩子欺负了别人还觉得自己沾光,有自己原则的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只会窝里横算什么本事,能在社会的洪流中站稳脚跟,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江苏宿迁一个小区内,整栋楼的晾衣杆,防盗网,地面都沾满了墨汁。因为一个“熊孩子”贪玩,把墨汁高空泼下。父亲知道后没有揍孩子,也没有装作不知道。而是带着孩子挨家挨户道歉,把弄脏的衣服带回家手洗,洗不干净的照价赔偿。
墙外的墨迹爸爸掏钱请专业的人清洗,要求儿子站在楼下观看。坚定和友善,无条件的爱和有原则的教育并不矛盾,他们甚至是相辅相成的“组合”。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父母呕心沥血的牺牲,而是父母三观正的教育。
作者:妙黛,中科院心理学研究生,一手抱娃,一手工作,还有一颗心写作的职场妈妈,一个集正经与逗比,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90后姑娘。来源:爸妈研究所(ID:mama_cn),研究1-6岁家庭教育新知识,是妈妈的教育笔记,是爸爸的带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长能量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课程
国际NCDA认证双证班-青少年生涯规划导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5280
了解详情
【上海心理学会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2999
了解详情
【上海心理学会】心理健康指导师
心理管理师
¥999
了解详情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