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离婚冷静期”的女人,
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婚姻?
之前被网络群喷的#离婚冷静期#真的通过了。
消息传来,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一条关于冷静期的微博下,有6万人评论反对:
当然,事已至此,我们只能接受。
但我更关心的是,我们是不是因此对离婚人群产生某种歧视?
我们需要知道:
那些真正遭遇离婚的人,她们正在经历怎样的婚姻?
1.这不是“离婚冷静期”,这是“离婚示众期”!
昨天就有朋友深夜给我打电话,哭得泣不成声。
她在小区里,有一个邻居,因为孩子都是幼儿园的同学,一来二去,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很多时候,她都跟这个朋友倾诉她的婚姻之苦,最近已经开始谈离婚了。
有一天,她看到邻居和老公遛弯,她本想过去打个招呼,没想到听到邻居提到她的名字:“你说她老公看上去多好一个人,她还不知足,现在离婚率都是被这种人弄上去的。”
她听了以后,愣在当地,眼泪一下就下来了。
朋友在电话里哭:离婚不是儿戏,谁会没事闹离婚玩?离一次婚,就像扒一层皮。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国家要出这样的政策,我们离婚本来就不容易了,现在还要被人看成是“作货”!
她说,本来可以“迅雷不及掩耳”地离了婚。
后来,她和丈夫去了4次离婚登记处,登记员不是说这个文件没拿就是说那个文件需要盖章。
拖了3个星期,这时候,双方的父母都知道了,七大姑八大姨都来了,车轮战似地劝和。
一个多年没见的发小都恢复联系,上来就来劝。
那3个星期,她的政策是来一个拉黑一个。
离次婚,你真是“众叛亲离!
这段时间,太闹心了。
连死的心都有了!
现在还要冷静,有没有“劝和团的冷静期”啊!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不知道离婚的人正在经历什么。
2.这不是“离婚冷静期”,这是“老公反扑期”
我表妹听说我要写这篇文章,一定要让我写写她的故事。
她跟踪老公和小三到了宾馆,然后报警说某某房间有卖淫嫖娼的嫌疑。
警察把这对狗男女抓住,第1天, 她到派出所领人的时候,老公气焰一下就没了。
她“趁机”要老公签署净身出户的离婚协议,那时候非常内疚,痛哭流涕,苦苦求挽回。
她就一句话:人已经脏了,不能要了,钱必须要留下来。
到了离婚登记处,办公的大姐看老公哭得跟泪人儿似的,就说:“看在孩子的份上,你就给他一次机会。”
表妹本来铁石心肠,此刻却有了犹豫。
大姐趁机说,一个月后如果你还想离婚,你再来怎样?
就是这句话,害惨了她。
她没想到,这个男人可以在一个月后变成那么可怕的一个“冷血动物”。
一个月后,老公和小三一起把他公司的财产全部转移,公司从赢利变成“负债累累”,她非但得不到钱,反而有可能背债!
表妹说:你一定要告诉大家,对待这种渣男,你千万不要做“东郭先生”,你的心软,就是给他反咬你的机会!
她曾发过一个朋友圈:
“所有人都以为你没事,其实只有你知道,如果你再脆弱一点,你可能已经消失在这个世界。”
3.这不是“离婚冷静期”,这是“离婚虐待期”!
表妹还说,她在离婚登记处,看到一个头上绑着绷带,鼻青脸肿的女人和一个胳膊骨折上了夹板的男人来离婚。
那个女人跟登记处的工作人员说:“我们等不了那么多久了,你就痛快点儿,我们赶快离婚吧。”
原来,那个大姐也是用同样的话术劝这对夫妻回去“冷静”,没过一个星期,他们已经打了3次架,两次见了血,一次打碎的玻璃碴子划伤了孩子。
他们怕了,再“冷静下去”,恐怕就出人命了。
能冷静的人,不需要冷静期,不冷静的人,冷静期变成了虐待期!
很多时候,我们要明白,“夜长梦多”这4个字。
如果你在婚姻中是弱势一方,你在冷静期内给婚姻一个机会。
但对方也许在谋划着给你设下陷阱的机会。
婚冷静期出了,
还有人敢结婚吗?
很多人会说,离婚冷静期难道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它对婚姻的稳定没有好处吗?
其实很多国家,也都颁布了这类型的法律,试图增加离婚的成本,把人们尽可能地“留在婚姻围城”里。
比如,法国的离婚程序是这样的:
结婚6个月内不能离婚。
闪婚可怕,闪婚可耻,国家根本不支持。
之后如果夫妻一方要求离婚,必须分居三年以上。
再看我们刚刚通过的离婚冷静期,是不是很像无法离婚的状态?
两个人过日子,只要有一个不同意离婚,大概率就离不了。
打官司只有四条法庭会判离。
1、重婚;
2、家暴、遗弃、虐待;
3、黄赌毒恶习屡教不改;
4、感情不和,分居超过2年。
看起来简单,其实很难。
单看家暴,身上没有验得出来的伤,几乎不会被判家暴。
换句话,如果你不幸找了个喜欢没事打你两耳光的暴力男,对方死活不肯离婚。
身上又没有能验出来的伤,那对不起,请做好诉讼3次的准备,一两年的青春没有了。
离个婚像脱了一层皮。
比起离婚冷静期,我倒觉得结婚冷静期更能提高结婚率,降低离婚率。
我有一个朋友苏苏,35岁未婚。
她的前任很爱她,但还是分手了。
苏苏说,我渴望恋爱,但是恐惧婚姻,这辈子都不想踏进婚姻的殿堂。
她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
从小父母关系不好,天天吵架,甚至会大打出手。
她每天听到的最多的声音就是砸东西的声音和妈妈的哭声。
在她的印象里,婚姻就是这个样子的。
她上小学的时候,为了躲避爸妈的争吵,经常半夜了还不敢回家,甚至就在学校旁边的草垛子上睡觉。
渐渐的长大了,在别人情窦初开的年纪,她开始抗拒异性,甚至不想跟异性聊天。
这样的性格一直伴随她,从未消失。
当她经历了初恋失败后,她开始陷入自责中,妈妈的那句:“是我不够好才让你爸爸生气”的这句话开始在她脑子里盘旋。
她说:有一次我真的割腕了,如果不是室友回来及时,我现在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
她说:我和任何一个男生谈恋爱不会超过一年,超过一年,我就会和他分手。
或者说,我发现我对一个人特别心动的时候,我会拼命折磨他,直到他不得不离开我。
原因很简单,我不想“陷进去”。
她记得小时候,她妈妈经常收拾好行李,带着她来到公交车站,公交车来了,她却没有上去,然后就和她抱头痛哭。
她常想:如果妈妈能上车,哪怕丢下她,她也会觉得安心。
起码妈妈还会给她一个“敢爱敢恨”的模板。
而现在她最大的恐惧,就是陷入婚姻,成为那个永远走不出车站的女人。
有多少女人,徘徊在“一忍再忍”的守寡式婚姻里?
有多少女人,一次次地想要出走,却一次次不得不回头?
有时候,你的人生选择,就在于那一瞬间的冲动,你做了,就做了。
人生,却从此完全不同。
离婚需要冷静还是勇气?
本来就不想结婚,现在又不能自由离婚,
看看评论区的声音:
“万一对方死乞白赖不放手怎么办,想想都好恐怖!”
“想离婚是个人自由,那要不要设置结婚冷静期???”
“家暴男赌博男负债男随口一句不想离,你就不让女人离了是吗?”
甚至有人说,万一遇到家暴男,等过了离婚冷静期,尸体也臭了。
前两天人大代表蒋胜男就拟提出删除冷静期的建议。
她认为这个政策用意是降低离婚率,防止因为冲动而离婚,但问题是,这个政策有没有做过调研:在当下离婚的人群里,有多少是因为冲动而离婚的呢?
根据《2016年中国婚恋调查报告》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闪婚闪离、草率结婚离婚的人不足5%。”
结果非常明显,冲动离婚的人,占少数,大多数离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离婚不是儿戏,多数人都是慎重考虑才决定离的。
以少数人的问题强迫大多数人买单,被迫延长失败婚姻的痛苦,这是不科学的,更是不人道的。
“任何一种关系模式,如果只有顺畅的进入机制,没有顺畅的退出机制,都会影响人们选择进入的意愿,结婚同样如此。”
其实真正想离婚的人,冷静期过了还得会离婚。
不想离婚的人,他们自己就能自动冷静下来。
结婚可能会冲动,但是离婚往往需要勇气。
从很多离婚过来人的角度讲,离婚往往是深思熟虑,饱受折磨的结果。
如果没有情商的改变,能力的提升,给再多时间也依然无法解决婚姻的问题。如果没有后续的法律援助和心理支持,是很难有实质改变的。
湖北仙桃“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了一张离婚考试卷。
考题围绕着“结婚纪念日是哪一天?”“夫妻间有哪些美好的回忆?”“孩子会不会受到伤害”等等问题。
法庭负责人说,这么做是让他们审视双方的关系,方便调解。
然而看看那些写下的答案就知道了:
“没有好的回忆,只有生活的磨难。”
“夫妻之间早就没有感情,根本无法给小孩带来健康的亲情。”
“婚姻让我太累了,从今以后只想好好工作赚钱。”
若不是身心俱疲,谁会愿意主动选择放弃。
负责人承认,暂时还没有做了试卷就不想离婚的。
有人说:“真正想离婚的人,和真正想死的人一样。”
这句话是说,一个真正想离婚的人,就像活不下去的人一样,他经历的痛苦,是别人想象不到的,他内心的决绝,也是旁人无法理解的。
这让我想起一篇文章里提到的故事:
一个女人,跟老公提出离婚。
她老公觉得惊讶:“我们好好的,为什么要离婚?”
是的,他看来,一切都好好的。
他在婚后忘掉纪念日,连情人节都嫌麻烦的时候,他也觉得好好的。
他给自己买鞋子,却每月只有500块家用时,他更觉得好好的。
然而,婚姻就像苹果,外表看起来无事,内里已经悄悄腐烂。
这位姐姐要离婚,别人劝她:“真的不能再冷静下来想想?”
她说:“对不起,离婚就是我最冷静的选择。”
*作者:七月,化工理科女青年,想要成为一个柔情似水的温婉女子。卢悦,心之助情感心理平台创始人,心理学学者,资深媒体人,心之助首席情感咨询师;畅销书作家,著有《爱情有毒》、《爱到绝处便逢生》《过日子就像玩闯关游戏》 、《亲密关系的重建》,各大平台均有售。新浪微博 @卢悦,知乎 | 卢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