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初寂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这两天刷微博时,看到了一则让人心塞的新闻。
看到这,心里头真是五味参杂。
和这位妈妈还有围观群众一样,生活中有不少家长,无法接受孩子的愤怒情绪,最见不得孩子发怒。
孩子一怒,第一反应就是制止。
因为他们认为,愤怒是不好的代名词,它代表着孩子的行为不妥,脾气不好,是个不懂事的人。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 01 ·
愤怒,其实是孩子的求救信号
大量研究发现,孩子心中愤怒的最大来源,是他们根深蒂固的认为自己没有人爱。
孩子愤怒时,虽然面上看着气势汹汹,内心却十分恐惧和痛苦。
正如前面那个男孩,妈妈的训斥让他觉得妈妈不爱他了,他很害怕很难过,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就愤怒了。他希望通过愤怒,来引起妈妈的关注。
他的愤怒行为,其实是在呼唤爱,渴求帮助。
可他妈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单纯的认为是孩子任性,欠管教。所以她要收拾孩子,想用暴力把他的怒火压制住。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不管她是输是赢,她都失去了了解和帮助孩子的机会。
一个不被允许愤怒的孩子,和一个不懂处理愤怒的母亲,注定难以共建和谐的未来。
著名教育家帕蒂·惠芙乐说:孩子的怒气,通常掩盖着某个可怕的经历。
没有哪个孩子的愤怒,是突然就有的。
在节目《育儿大师》中,有一期来了个让父母特别头疼的暴躁男孩小花。在节目里,小花把他爱发怒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和妈妈一起出门买菜做任务,回来的路上因为又累又无聊,就发火哭闹。
或者,饭前因为一点小事,就生气地砸枕头,跑到角落里大哭大闹。
大家都觉得这孩子太皮了,稍不如意就发火,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可后来大家才知道,小花3岁以前,就没跟父母在一起生活过,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
父母长期缺位,小花内心其实是非常缺爱的。他用愤怒燃烧一切,其实都是在试探父母对自己的爱。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孩子愤怒的背后,是爱和信心的匮乏。
如果我们一味排斥孩子的愤怒,就永远不可能看到这背后的真相。也永远不会知道,孩子愤怒时,其实最需要我们的爱和帮助。
· 02 ·
愤怒不可怕,可怕的是亲子联结断裂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我们睁着眼,却是全盲。
深以为然。
我们很多人,表现上看起来是爱孩子爱到骨子里,疼孩子疼到心尖上。实际却是将自己的需要投射给了孩子,可能从来没有 认真去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和想法。
曾看过一段名为「这是我见过最可怕的孩子」的视频。讲的是家庭教育专家兰海,在帮助管教一个情绪失控的男孩。
视频一开始,男孩就已处于很愤怒的状态了。
他砸椅子,掀桌子,丢东西,攻击人,已经完全失控。然而面对愤怒的孩子,他妈妈却仿佛置身事外。既看不见孩子内心的呼救,也没有主动上去安抚孩子,只是冷漠地坐在一旁观望。
和妈妈失去了情感联结,感受不到爱的男孩,愈发愤怒,哭得撕心裂肺。
愤怒作为一种原始的情绪,本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存在。如果父母忽视或压制孩子的愤怒,就会让孩子内心失去安全感,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亲子联结,也就开始慢慢断裂。使得孩子要么变得越来越暴躁易怒,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要么变得过分乖巧懂事,未来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曾在知乎上看过一个网友心酸的分享。
该网友小时候,花了很长时间折了一罐纸鹤,打算送给外婆当生日礼物。 可有一天,家里来了个亲戚家的熊孩子,嚷嚷着要拿走那罐纸鹤。 网友不同意,结果她妈妈过来直接粗暴地抢走,送给了那个熊孩子。 网友瞬间就怒了,她歇斯底里的哭喊着,冲上去抢她的罐子。 结果,她被妈妈拎起来狂揍了一顿,骂她不懂事,小心眼,脾气大…… 网友被打得心灰意冷,彻底断了抗争的念头。 后来,她就很少跟大人抗争了,反正抗争也没用,心也凉了。 她变成了一个“乖孩子”,但却很难再与父母亲近了。
孩子发怒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孩子内心关闭了联结父母的通道。从此势单力薄一个人,身在人群却如孤鹤,独自背着一身伤痛缓慢前行。
这一切,孩子无力挽回。可作为父母的我们,却是可以的。
· 03 ·
看见,是疗愈的开始
有个单亲妈妈,独自带着两个儿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