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0/03/04

文|派姐

来源|德瑞姆心理学院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还仍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 01 ·


上不了的网课 看不到的希望


2月的最后一天,一个14岁初三女孩的命运,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因为家中没钱,女孩没有专用手机上网课,一时想不开,便将母亲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大量吞下,导致生命垂危……



消息一经发酵,引发舆论哗然。


有人同情、有人悲悯,有网友认为少女自尊心太强,也有网友认为家庭贫困才是女生痛苦的来源。


后来记者经过采访,才知道原来女孩的父亲有残疾、母亲有精神疾病,家中一共有三个孩子,姐姐正在读高一,弟弟在读六年级。


三个孩子都要上网课,残疾人父亲只能东拼西凑买一部手机,让三个孩子轮流着用。

出事那天,李某敏的学校要出考试题,手机迟迟轮不到自己。


焦虑、心急、无助……


学习的压力、生活的艰辛,一起朝女孩逼来,她终于崩溃。赌气吞食了母亲的治疗药物,企图结束生命。


好在因为救治及时,女孩现在已经脱离生命危险,而来自社会的关怀也向这个困难的家庭伸出援手。希望女孩未来的求学之路能够平安顺遂。


在这件事情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年仅14岁少女的痛苦与挣扎。


试想,对于一个出身贫困家庭的孩子而言,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无疑是当下唯一可行的出路,而当她发现任凭自己努力也无法改变命运,那将产生一种因为“无法学习”引发的深层恐惧——人生失控感。


但是失控,未必代表问题无解;而自杀,更不可取。



当人生觉得无望的时候,不妨想想这一句话。


“走投无路了,是不是意味着人生到头了?”


“不,路走到头了,还有桥。桥也是路。





· 02 ·


环境艰苦 抵不过信念坚定


前几日,看到几张网课图,让人觉得既励志又辛酸。


西藏昌都姑娘斯朗巴珍,为了找到稳定的信号上网课,每天爬30分钟雪山。

在零下3度的雪山顶上,一坐就是四个小时,石头成了她的“课桌椅”。



河南洛宁的小郭,家里没网,每天吃过晚饭就来到村支部,雷打不动学习两个小时。

寒风中父亲蹲在一旁的墙角里,默默陪伴女儿。




家住江西宁都偏远山区的小胡,今年要参加中考。


网课开课后,小胡在家里转了个遍,手机网络极不稳定,心急如焚的妈妈,拉着女儿在空旷的地方四处找,终于在后山空旷的地方找到了信号,于是,小胡不得不在野外用手机听课。


遇上下雨,小胡只能一边打伞,一边听课。




还有女孩小杨,同样为了能找到稳定的信号点听网课,每天走4公里去悬崖边学习。


为了节省时间,小杨选择中午不回家,自带干粮和水将就一天。


有时为了让女儿能够吃上热乎的午饭,母亲会沿着山路给女儿送一些吃的。可山路太滑,女儿不愿意让母亲经常跑来。




这世上,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当一些孩子在家里吹着空调上网课,因为不能玩游戏而苦恼,却不知,还有一些人,他们宁愿忍受寒风和冷雨听课,甚至一部手机就是家里最贵的奢侈品。


或许有人会说:家境已经从出生就固定了孩子所属的阶级,哪怕付出百倍努力,或许也只能得到不成正比的收获。


但我发自内心为这些孩子们喝彩,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一种勇气、一种韧劲、一种力量。


疫情这面照妖镜,照出许多家庭的难堪与隐痛,也照出许多孩子的不甘与奋斗。



· 03 ·


人生成败 不应全怪原生家庭


网上对于困难家庭的报道,容易引发各方质疑:


  • 孩子受苦,难道不该怪父母吗?

  • 家庭决定命运,没钱不要生孩子!

  • 原生家庭害死人,奋斗也没用!


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影响和决定着孩子的性格。不可否认,原生家庭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很重要。


但是在网络热潮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推波助澜下,“原生家庭决定论”却逐渐成为了某些人逃避自我的万能挡箭牌。


  • 人生艰难,因为没有殷实的家境;

  • 生活坎坷,因为父母教育有问题;

  • 误入歧途,因为家人的冷漠无情;

  • 工作不顺,因为没有关系出不了头;

  • ······


其实,换一个思路,当一个人非要对自己生活的不如意或者痛苦做一个归因,那么从源头上说,“原生家庭”无疑是“万恶之源”!


可是,真的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吗?原生家庭的能量真的有那么大吗?


心理学家唐映红曾说过:“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儿童期和青春期。进入成年期,个体面临着自己选择自身成长人生历程的情形,此后的人生轨迹和状态就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父母。”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心理学家加梅齐和鲁特,通过对儿童抗逆力的追踪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因素对一个人成功与否并没有决定性影响。


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白手起家的名人富豪呢?





实际上,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完美的原生家庭。


  • 农村家庭欠缺开阔的视野

  • 工薪家庭不够物质的富足

  • 小康之家未必承担得起名校名牌

  • 事业有成的社会精英,可能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


北大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李松蔚说过这样一段话:


发现自己被原生家庭伤害的人,其实已经好了。所有对原生家庭的批判,一旦发生,就代表着原生家庭的魔咒已经破除。


这不是诡辩,在原生家庭中的逻辑就是这样:知道自己有问题,就没问题。在原生家庭这个框架下的病人逻辑是:病的时候,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病。等病好了,才知道自己曾经病过。




· 04 ·


困苦的时候 爱是希望


每一个有爱的家庭,都少不了家长们的用心经营;而每一个茁壮成长的孩子背后,都可以隐约看到父母奉献的身影。


因为客运车受疫情影响而停运,普洱市一位男子为了给上大学的孩子送学费,决定步行回老家。


他从玉溪出发,沿着国道213线已经走了三天三夜,累了就睡在公路旁。




在云南元江监测点,他被民警拦下接受检查。民警一问,才知道他已经一整天都没有吃饭了。


民警让他晚上休息一下,在检测点帐篷里过夜,但他不愿占用民警休息的地方.


最后民警给他支了火堆,在墙边搭了个临时睡觉的地方。






走路累么?累,肯定累。


但想想孩子,他还是选择这条注定辛苦的道路。


被汗水沉浸过的执着父爱,有着物质财富无可比拟的分量。


《请回答1988》中有段旁白,令人印象深刻:


  • “偶尔觉得妈妈很丢人,为什么连最起码的脸面和自尊心都没有呢?”
  • “那是因为,比起她自己,她还有更想守护的珍贵东西,那就是你。”



那些条件不好的人,为什么如此拼命,甚至拿命来换钱钱。

那是因为他有他爱的人,他有他想守护的希望。

如果当你万念俱灰的时候,不妨想想三个人,始终爱你的父母、患难与共的爱人、有你就有家的孩子。

不要轻言放弃,因为困难总会过去,春天一定会来。

就怕你中途退场,说人生无望。

生活苦乐参半,有苦方知甜滋味。

人生起起伏伏,穿过风雨才能看到彩虹。

-End-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