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培训
心理咨询服务
咨询服务范围
企业EAP服务
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文章
关于我们
免费公开课
学习中心
首页>
心理咨询文章>
>
文章详情
文章关键词:
亲子、儿女、亲情、留美女博士案、父母
2020/02/12
这几天不太忙,我又重新看了《欢乐颂》。
结果看了第二遍,还是被樊胜美的家人气得不行。
如果放在现实中,樊胜美的家庭是绝对的奇葩。
父母
一味的压榨女儿,哥哥不务正业却总觉得是妹妹欠他的。
樊胜美一个人养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却得不到家人的一点认可。在上海打拼多年毫无积蓄,
钱都拿去补贴原生家庭的黑洞了。
当她连饭都快吃不上的时候,亲妈还像一个催命的债主,
不停地给她打电话,
让樊胜美借钱帮自己的儿子还债。
女儿死活无所谓,儿子和孙子可是半点委屈都受不得。
每当看到樊胜美抓着头发哭的时候,
我就在想: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是真的吗?
· 01 ·
一桩十几年前的老案子,告诉了我一个否定的答案。
赵庆香生在山东的一个贫穷村庄。
因为环境所致,赵庆香很早就知道读书很可能是唯一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方法。
所以她格外努力,成绩特别好。
赵庆香的努力没有白费,她顺利靠上了大学,
而且大学期间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
赵庆香知道家里条件不好,因此
上学都靠自己打工赚学费。
不但没有花过家里的钱,还要每月寄钱回家,
给自己的父亲,还有自小得了癫痫的弟弟。
在上大学时,赵庆香认识了丈夫魏斌。
两人感情很好,志同道合,结婚之后,二人决定一起赴美留学。
出国用的所有钱都是男方家支付的。
可即便这样,赵庆香的父亲依然强烈反对她出国留学。
“不赶快工作一直读什么书?
”
“家里都穷成什么样子了?
还读书?
”
父亲的阻拦没有让赵庆香停下学习的脚步,
她出国之后,边读书边打工赚钱。
美国工资高一些,她源源不断地寄钱回家,帮家里建起了新房。
可她没有想到,即使她这样付出,
灾祸却仍在她回娘家探亲时降临了。
· 02 ·
据媒体报道,赵庆香当时在美国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年薪6万美元。
她的丈夫是南开硕士,在美国一家计算机公司上班,年薪3.6万。
夫妻二人赚的不算少。
可是这样的收入却无法支撑
赵庆香父亲吸血一样的索取。
“你弟弟都28岁了,因为有癫痫,一直娶不上媳妇。”
“这次看好了一个,对方要求必须在县城里买房。”
“现在就全靠你帮他了。”
赵庆香的父亲总是理所应当地问女儿不断索要。
可那是赵庆香博士毕业,刚刚踏入工作,
自己出国所有的花销都是丈夫家人给的。
她特别为难,跟父亲说:
“我们刚刚开始工作,没有什么积蓄。”
“这五年也没少往家里寄钱,这次还要带孩子回美国团聚(赵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是公婆在照顾),”
“开支也很大,能不能缓一缓?”
“过一段时间我们一定给你邮钱回来。”
谁知道她的苦衷却成了父亲的逆鳞。
赵庆香的父亲觉得:自从女儿嫁了人,就敢藏私了?
以前明明是不敢违抗自己任何要求的,最听话的女儿!
没察觉到父亲恨意的赵庆香依旧选择了回娘家探亲。
一到家,赵庆香就先给了父亲1600美元,
自己只留了不足1000美元。
可父亲并不拿这点钱当回事,
依旧不停逼迫女儿给自己的儿子去县城买房。
在女儿即将返回美国的前一天,
他让妻子最后一次向女儿要钱。
拿不出钱的赵庆香对母亲说:
“妈,在美国真的不容易,别逼我了。”
发现真的要不出钱的赵父,却彻底歇斯底里。
在女儿睡在家的最后一晚,他推开了女儿和女婿的房间门,
用斧头先对着女婿的脑袋一阵狂砍,
接着砸死了还在沉睡中的女儿.....
令人崩溃的是,直到赵父被抓进警局,在法庭宣判时,
他仍然嘶吼着:
“我不后悔!
”
“这个女儿我白养了!
”
“我唯一的儿子就因为她娶不上老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
“我活不好,他们还想活?
”
· 03 ·
还记得前段时间,一个赴美留学的北大博士,
拒绝母亲临死之前见自己最后一面的事件上了新闻。
而面对病危的母亲,他只说了一句:
“不要再找了。
”
乍看上去,王永强何其不孝,可实际事情却另有隐情。
当年王永强考上北大之后,多次被父母要求辍学。
四年大学,家人一分钱都不给他。
还好1987年上大学是免费的,还会给学生发饭票。
北大的学生那时每月有4元助学金。
得知此事的
王永强父母开始拼命要钱
,王永强只好把每个月发的4元都寄回家。
即使当时每次寄钱都要花掉1毛。
在王永强工作后,父母的要求越来越多。
他们要王永强帮自己有小儿麻痹的哥哥在城市里找工作。
帮二大爷家的堂哥的孩子去上大学。
等到王永强和妻子成家,得到了去日本工作的机会。
王家父母又觉得儿子不把自己一大家子全部带出国,就是不孝。
曾经王永强也记挂家里,记挂自己的父母。
他也曾经写过一封封家书,问自己父亲母亲是否一切都好。
可是
他最终被无法满足的父母逼到只能出逃
他离开故土,奔赴美国。
一去二十年,再也没有回头。
· 04 ·
维系父母和子女关系,本应是爱,而不是什么道德,什么责任。
那些只奉行孝顺的家里,孩子会对父母真的会袒露心扉吗?
他们大概只会真的非常“听话”,也只是“听话”而已了。
亲情不该只是道德绑架
我真的很想问那些不断索取的父母:
你们生下孩子,就是为了让他们还债吗?
这样的亲情债,真的比高利贷更可怕!
曾在地铁上遇到一位妈妈和女儿,妈妈问女儿,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是谁?
女儿罗列了好些个,
妈妈追问:
最爱那个?只能说一个?
距离太远,我并没听清,只是小女孩看上去有些支支吾吾。
妈妈穷追不舍:
就只有妈妈一个,最爱妈妈,记住了吗?
之后的时间中,妈妈依旧不依不饶,绝对不能离开妈妈的视线,记住了吗?
……
虽然这位年轻的妈妈很温柔,但她所叙述的内容让我有些不悦,也许,这只是年轻的妈妈无意识地向女儿撒娇而已。但我总隐隐感觉,
亲情不该这样具有强迫性。
· 05 ·
父母对儿女——一如儿女对父母——的
爱是平等的
,把儿女带到这个世界上,
如果只是为了让其成为自己的陪伴或附属,那未免太自私了。
首先,
创造一个生命,儿女没有任何选择权利;
而带到这个世界上之后,还强制的要求其以各种特定的方式——比如上文这种“唯一的爱”——进行回报,“我爱你,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必须爱我,必须只爱我一个”,这种狭隘、偏激的要求,真的是对儿女好吗?
原生家庭,是孩子成长最最重要的基础,这个家庭的爱,是支撑孩子一生的重要力量,而这种力量,不应该是棍棒,而应该是一根线——放飞风筝的线,不一定强劲,但一定是坚韧的。
让那个被称为家的抽象概念,不置于成为“独裁”、“控制”、“挟持”的代名词,而是一种充满温馨与包容的感觉。
想一下。父母不是为了回报而生养儿女,儿女也不单单为了义务而赡养老人,这一切都发自内心、顺其自然,
那么即便不说,彼此也都成为了“最爱的人”。
被要求的,往往不是真爱。
我承认自己有些偏执,不喜欢听到“父母把你养活大不容易,要知恩图报”这样的话。
爱与付出是双向的,不是因为某个理由才去做,而是源自彼此之间内心的维系。
真正的
亲情
——不应该紧紧抓住你的衣襟,也不会牢牢牵绊你的脚步,无论你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风景,当你回头,她依然静默地微笑、凝望,让你再次充满力量,并飞的更高。
-End-
孩子,是
生命的延续
,是父母的牵挂
孩子的言行,真实反映着
家庭的缩影
如果你希望孩子人格独立
性格温暖快乐
但又
苦于不知如何教养
?
不妨
学习心理学
,做优秀家长!
推荐课程
国际NCDA认证双证班-青少年生涯规划导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
5280
了解详情
【上海心理学会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
2999
了解详情
【上海心理学会】心理健康指导师
心理管理师
¥
999
了解详情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