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2/04/18
发现没有?中国的父母特别热衷在数学领域,展现自己的鸡娃能力。



比如,3岁小孩可8个月速成,做4年级奥数题;5岁大班会初一简单有理数计算、会三元一次方程;还有小学生,在研究线性代数、微积分…

照这群家长的速度发掘数学天赋,这群神奇的小孩,中学就应该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未来的数学界遍地都是华罗庚…

明明已经卷到了天边,鸡血父母还一脸的云淡风轻:鸡娃数学,轻轻松松,简直太easy…

这曾让我这个养数学渣的老母亲,一度无地自容。





姐姐读一年级的时候,掰手指做十位数加减;3分钟速算,永远都空掉一半的题目;应用题看见数字,就不假思索地照抄,根本不去管它到底有没有用。

接到数学老师的夺命连环CALL更是家常便饭。速算成绩再不达标,就是拖累全班成绩,家长要给予高度重视,带娃勤学苦练。

为了表示重视,我特意买了一摞速算书,每天逼娃10页10页的刷。

刚开始,小孩都是宁死不从的,因为刷题太枯燥乏味了。老母亲我只好软硬兼施,糖衣炮弹加怒吼威吓,最后她只能一边流泪一边比掰手指,旁边还有一个计时器滴滴答答。

那是一段艰苦卓越的岁月。

剑拔弩张地陪练了一个月,最终以我的抑郁告终。因为我用尽了所有的方法——从斯坦福校友的扑克牌速算法到复旦博士传给我的小木棍数感培养法,全都用尽了,她的计算速度就是寸步不前,且表现得非常无能。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天生的数学渣吧。

我只能被迫接受了这个事实,然后开始为她规划一切可能绕开数学的升学计划。

甚至开始盘算,如果中考就分流读不了高中,我是找捏泥人的朋友,还是织地毯的朋友,让她跟着学门手艺,未来还能做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反正,我不再对数学报有任何幻想,不再用速算和应用题来考验自己日渐脆弱的心脏,并把工作重心放到了语文和英语还是综素的开发上。

因为那些4岁搞得定鸡兔同笼、追击问题,5岁就活成个低速计算器的、传说中的小孩,都不是被鸡出来的,而是一个个数学原矿,就等着爹妈拿个小铁锹随便翻两下,宝藏便如泉涌一样绵绵不绝啊…

而我的小孩就是一座数学思维枯竭的矿山,还折腾个啥?不如早识破早躺平。断了刷题、停了班课,爱咋咋地吧。

姐姐对数学的仇,一直持续到读三年级。

三年级,号称学霸和学渣的分水岭,其中家长公认最难以逾越的山峰不是珠穆朗玛,而是数学之巅。

特别不可思议的是,有些一二年级没考过98分以下的小孩,会突然在某次考试里就变成了数学渣,从此一蹶不振;而有些从3岁开始学奥数的小孩,三年级突然就鸡不下去了…

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数学放了一年羊的姐姐,三年级好像突然开了窍,不仅多位数乘除法算得又快又准,应用题还知道思考分析,拿下了几次全A。

数学老师给我打电话,第一次不是为了给后进家长敲警钟,而是为了表扬一下数学成绩…

这绝对是我当家长以来的高光时刻。

因为我什么都没有做!她自己主动报了MK竞赛,难度虽然不能和华数迎春相提并论,但至少是个做数学题的比赛。放在之前,我做梦都不敢想。



实在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的心情,某个瞬间我有点膨胀…开始琢磨是不是入全套举一反三、高思导引让她挨个刷下试试,没准数学潜能藏得深所以我没看到?

其实,现实并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神奇。

姐姐不是思维彪悍、智商爆表的奥数娃的厚积薄发,她只是碰巧遇到了一个耐心的数学老师,跟上了进度,进而产生了对数学的兴趣而已。

只是比之前多了一点兴趣,仅此而已。

甚至都算不上对数学产生的兴趣,只是纯粹是对数学老师有好感?

因为在逻辑思维方面,她依旧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比起那些四五岁就可以盯着一个题目坐三个小时,不攻克不吃饭的天才小孩来说,她的兴趣、专注力、思考力和恒毅力都是远远不及的。

不过,普娃也有普娃的好,她用自己的普通证明了一个道理:就算做不了伟大的数学家,数学也未必学不好。

只要学习的方法得当。那…什么样的方法叫得当?

对我来说,就是家长少干涉,放着让老师教。哪怕你是清北的教授,要论起教育小孩的专业性,会比一个小学老师更懂吗?

可总有不服气的爹妈,觉得自己该是生了个神童吧——5岁能做初中算术题,14岁要进清华北大…嫌弃学校教育效率太低下,非要自己动手强鸡。

于是,就有了开头一个个天才少年,都是数学界冉冉升起的梦幻新星…

小华罗庚的父母们,会拿着一二年级100分的卷子到处晒,骄傲的脸庞上,闪烁着赢在起跑线上的荣光。

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可能也不在意),考满分并不代表数学真得学得会学得好。小时候被强鸡出来的数学牛娃,大多拼的是记忆力,而不是逻辑思考力。

要知道,刷题刷多了,线性代数都能机械地把计算过程背下来,何况区区一个两位数的加减法?所以,不要再按着娃的脑袋,向那些那些做得快、做得溜的小孩,学了,因为他们真正的能力,多半只是「听妈妈的话」。

这样的乖小孩,有些三年级会丢盔弃甲,因为太听话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力,只会刷题和套路,离开套路不知道怎么解决实际的问题。



小孩太乖未必就是最好,这一点有个清华爸爸深有感触。

他最近总被一群家长盘问,怎么把小孩成功送进耶鲁的?所以努力回忆了下养娃的全过程,想起来的好像都是噩梦——


孩子特别执拗,从小和父母就一直战斗。
你知不知道错了?我没错。
没错?现在就去罚站,站到知道错了为止。
小孩二话不说就去门口罚站,站上三个小时一声不吭。



他说,当年养倔小孩差点没搞得自己脑仁增生,现在回忆起来砸吧出了点味儿,好像爬藤成功的秘密,是越是不听话的小孩越成器?

从这个角度来说,想培养好一个小孩,爹妈真别拿自己太当回事。像我家姐姐数学成绩的提升,和我最直接的关系,大概是我很早就选择了放弃。

真正对微积分、哥德巴赫猜想和傅里叶级数有需求的,不是幼儿园大班小孩的好奇心,而是笃信神童自造的家长的表现欲。

小孩需要不需要、愿意不愿意无所谓,反正当爹妈一次,我一定要证明自己有能力,至少在拾掇小孩方面是成功的啊。

过度的教育焦虑,大多源于家长的虚荣心。别人五岁已经轻松鸡到初一了,我是不是搞个初二数理化全科,才能实力挽尊?

至于买哪里的学区房、读什么学校、上什么班,小孩会在乎吗?不会。对大部分小孩来说,可以挖土抓虫子的日子,远比那些虚无缥缈的未来更有趣。

之前看过一个故事。


小时候我跟弟弟吃饭都着急,所有人吃完了,他还在桌子上数米粒。我曾经一度以为我弟就这样了,但是他上了大学以后超能吃,现在一米八几大个子,160斤。



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生长方式,又何必勉强呢?


疫情期间


亲子矛盾成为很多家庭最大的挑战
家长以爱的名义督促孩子
但往往让孩子失去了快乐
自己也变得焦虑不堪


是时候停止互相伤害了


1650268422244129.jpg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