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冰千里(ID:bingqianli520)
我种了一个小宝贝
青春期孩子的妈妈常对我提出许多问题,一句话归纳就是:“我知道应该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他,可一到事儿上就是做不到,事情还那样,我依然会愤怒、失望、失控,那该怎么办呢?”你就是无法完全理解孩子,就是在孩子叛逆时情绪失控,甚至打骂孩子,继而内疚自责,然后反思道歉,下次继续循环。记住,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们(泛指9-16岁),你看见的所有“问题”不是被解决好的,甚至都不是被理解好的,而是陪伴好的。你的无奈、焦虑就是一个青春期妈妈本来的样子,成千上亿的母亲正在经历同样的困惑,你不孤单,而且,还很健康。
真正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内心是徒劳的,别低估他们内心的冲突,也别高估你的理解力。
别指望早年对孩子很好孩子就不会出问题,青春期这几年是个必经之路,是孩子到成人的唯一通道。这个通道中,孩子所有的“折腾”都在试图“打败你”。让你难堪、难过、生气,让你手足无措、让你情绪失去控制。他自己可能都觉察不到,大多数还伴随莫名的难过、自责、愧疚,“我怎么可以这样对爸妈说话呢?!”当你真被打败了,尽管意识上他是愧疚的,但潜意识是开心的,不能说是开心,应该是胜利!“如果一个孩子要成为一个成年人,那么是要踩着一个成年人的尸体才能完成这段成长之路的”。· 父母只有让孩子打败自己,他才可以踏上自由之路。孩子会控制不住的“叛逆”,发出各种挑战甚至没底线的瞎作,但就要求作为父母的你,别轻易屈服。他们逃进了工作中、学习中、沉默中、冷眼旁观中、各种恋情中等等。
这些感觉就像孩子发出了挑战,而你弃城而逃,他不战而胜。对一个渴望攻城略地、杀敌拔寨的少年将军而言,这太失落了,简直是对将军的极大羞辱。他需要朝向安全的人辩论、争斗,最后以胜利表达释放,所有幻想和理想化成功外化,他才能在以后道路中坚强独立。否则,只能带着看似胜利的假面具,内心并没有真正成功的经验。与逃避相反,你会不遗余力打压孩子,最终令他乖乖就范、束手就擒。这更常见,毕竟孩子只是个叛逆的少年,而你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加上学校、社会、亲朋好友的集体协助,灭掉孩子易如反掌。孩子不得不按照你的想法行事,伏案学习不惹事,为考取功名舍弃任何“不好”的行为、念头,像个机器人生活,你开心就好。辍学、混社会、网瘾、离家出走、生病、自残,以上都不管用,就会自杀。哪里有镇压哪里就有反抗,只不过有的摇旗呐喊,有的暗中运作,你会悲凉的看到,他们为了反抗,不惜牺牲自己的一部分,甚至全部。因为你忘了早年鼓励孩子走路、爬行、学说话的时候,就是为了让孩子自由独立,有个性,能战斗。你辛苦培养起来的战士,只不过经历了青春期短短几年,就倒在了你的镇压下。
所以,你不甘心是对的,要直面孩子的各种挑战,你做到了不逃避。但你最好不镇压。比不镇压更艰难的是不“诱惑”,诱惑是指:交易与报复。“你按我说的做周末就可以多玩会手机,只要提高5个名次,我就给你买手机。”或恐吓:“你没按我说的来,我就没收手机、卸掉游戏软件”。你在利用孩子满足自己的需要,或你在利用孩子回避自己的恐惧。这些恐惧包括你的早年,包括你未完成的使命,包括你的无力感、攀比心,包括你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任何投射。
连自己都不能保全的母亲,是不可能给孩子合格照护的,这是本能,你无须过度懊悔。当然内疚难以避免,你很可能在孩子这个阶段过渡补偿。此时,你要跳出来,看到:“孩子的问题”让你们全家、甚至整个家族重新洗牌、重新归位。一般这个时候的孩子会严重退行,比如辍学、极度恐惧、敏感,因此你对待他的态度不是14岁,而是4岁。只有4岁的孩子得到了充分的爱与尊重,他才变回14岁,你也一样。人到中年,你要面对孩子的攻击、伴侣的不理解、工作的变动、父母的疾病、衰老、死亡,还有自己的容颜已逝,你内心一定有很多冲突。这些冲突没有支持系统,没人理解,就算明白了以上所有内容你也做不到。你又不是机器人,输入程序就运作,你需要的是情感注入,是被滋养。最后,再回到提问的第三个部分:你希望我能给你具体建议。提升自我能量,直面孩子所有挑战,不逃避、不镇压、不交易,你就这样存在着,好好活下来。我敢和你打赌,这样做了,几年后你会发现此刻所有担忧都会过去,孩子独立了,也更自由。因为你这个“幸存”下来的母亲,给他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德瑞姆心理学院推出【教养指导课程】,从0~18岁孩子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入手,教你解决日常教养孩子过程中的各方面问题,让你轻松管教孩子。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