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1/10/18

今年美国有一部纪录片引发了空前绝后的争议——《陷害布兰妮·斯皮尔斯》,这部纪录片曝光了小甜甜布兰妮这些年,如何被亲爹剥削、陷害,沦落为家人的摇钱树。


因为这部纪录片的曝光,小甜甜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前几天我看到消息,法院判决解除布兰妮父亲的监护人身份。

过去13年,这位当红女明星被迫吃精神药物、被迫接下各种工作,甚至被禁止结婚生子……

小甜甜多年无法逃离父亲的“监护”,根源是她在2007年一次“精神崩溃”后,被认定为“精神有问题”。


此后不管她如何解释辩驳,“疯女人”的标签始终摘不掉。

布兰妮的遭遇,让我想起那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如果在医院被认为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如何证明自己没病?

今天借着布兰妮的事,给大家分享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当年这个实验结果被发表出来后,狠狠打了整个心理学界和精神医学界的,这个心理学实验就是罗森汉实验


#01



大卫·罗森汉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博士,毕业后在斯坦福教心理学

在斯坦福上了几个月课后,罗森汉非常挫败,因为学生们一听他的课就昏昏欲睡。

他忍无可忍,便揪住几个学生问原因。

学生们表示,他讲的精神分裂课程太抽象了,那么多理论,怎么印证是真的呢?有没有临床印证过,以后能用在病人身上吗?

一言惊醒梦中人!

罗森汉也曾好奇过,精神病院里的医生,到底能不能真正区分正常人精神病人

罗森汉是个行动派,有了疑问立即就要知道答案。于是,他从5000多人里,找到7个人,准备悄悄搞个“大事情”。

这7个人加上他,一共8人,即将开始一场“颠覆精神卫生专业领域”的实验。这8个人的身份有研究生、心理学家,儿科医生,精神病学家和家庭主妇。

他们8人先假装成精神病,并在在罗森汉的安排下,混入了美国5个洲的精神病院。

入院后,有7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1个被诊断为躁郁症

他们在医院里的任务其实并不特殊:就是正常生活,做好每天的记录

实验开始前,罗森汉已经找到律师协助出院。4年后,在律师的帮助下,8人带着记录“出院”了。

之后罗森汉将7个人的记录整理了一遍,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紧接着又写了《精神病房的正常人》,探讨精神病诊断标准的有效性。

文章中提到的8位志愿者的遭遇,颠覆了许多人的三观。


#02



当初参与实验的志愿者们,是以幻听为理由,联系上精神病院。

他们说自己总能听到“无意义”、“空洞的”、“砰”的声音(Empty,Hollow,Thud),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别的症状

虽然他们确诊入院后就表示,自己没有再出现过幻听的现象,但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身份,他们所有行为都被贴上了“有病的标签”。


因为带着任务住院,他们必须记录在医院的生活,每天都要写下大量的笔记。

他们担心自己记录的行为看起来会像个正常人,所以只能躲躲藏藏,偷偷摸摸地写。

可事实证明,他们想多了。

在医生和护士看来,他们记笔记的行为,是“沉溺于写作”、“持续性书写行为”,而这些症状,是精神分裂患者的偏执型特征

当他们在走廊上散步时,护士会认为他们是“情绪焦虑紧张”。

有一位志愿者是个左撇子,在医护眼中也是精神病患的症状,理由是正常人都用右手。

医生认定他们是精神病,给开了2000多颗精神类药片,因为入院前已经学过“躲避”吃药,所以他们将药片全部冲进厕所。

结果这种行为在医生眼中,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状。毕竟医院里很多病人都会排斥吃药,他们也会想尽办法藏药,丢药。


更戏剧性的是,医生和护士认定他们是精神分裂患者,可医院里的病人却看出了他们的异常。

病人们清楚地指出,这些实验者就是来精神病院体验生活的,他们想做研究。

也就是说,真实患者们不带有色眼镜的判断,反而得出更接近事实真相的结论。

罗森在文章中写道:识破真相的不是医生而是精神病人,这一事实表明了巨大的问题。

不过,精神病院的问题,可不仅限于此。



#03



在志愿者的笔下,精神病院与其说是疗愈的医院,倒不如说是囚犯的牢笼。

在医院里,医生和护士不会和他们进入深入的对话,出现在病人生活区的时间,也不到总工作时长的12%。

哪怕志愿者们天天都在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但没有一个医生或护士,愿意打开他们的日记本,并且只是通过观察8人书写的行为,便草率下结论:他们总是在写东西。

而病人们也没有隐私可言,他们的宿舍和物品可以被随意翻看,为了方便监管,他们的厕所连门都没有。

因为这种毫无根据的论断,有些人无缘无故被确诊为精神病;因为糟糕的环境,真正的精神病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情况变得更糟糕。

罗森汉最后得出结论:精神病院的大多数诊断都是无效的。

他的文章发表后,很多专家和医生提出了反对意见,并且在医院里筛选出“假患者”,要“还给”罗森汉。

结果罗森汉表示,自己早就停止了这项实验。

这个实验带来的结局是,美国多家精神病机构倒闭,精神病人短时间内下降了50%。


#04



罗森汉实验里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一个人被视为反常后,他的正常行为也会被贴上“反常”标签,这结论根本不是基于行为本身,而是基于特定的情境,也就是“标签效应”。




我们生活在一个早就制定好规则的文化环境中,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看法,也戴上了有色眼镜。

很多人脑海中早已形成一个思考模式:精神障碍会伴随异常行为,遇到被诊断为精神障碍的人,他就一定会有异常行为

这种贴标签的方式,最终会形成结果导向模式——被诊断为某种精神障碍后,精神病的标签就再难抹去。

罗森汉试验的志愿者在出院的时候,拿的是"轻度精神分裂"的诊断结果——不管他们表现得如何"正常",也无法在医护人员那里,得到精神正常的判定。

这不也正是布兰妮的遭遇,因为她曾经在众人面前失控过,后来哪怕她一次次辩驳,自己的精神状态没问题,依旧有很多人不信。

然而,被贴过精神病标签,就一辈子是精神病吗?




#05



被强制关进疯人院的剧作家纳西尼尔·李曾说:他们说我疯了,我说他们疯了,可该死的是,他们的人数比我多。

按照罗森汉的说法,精神病,就和感冒发烧一样,是人类造出来的一个名词。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规则和标准都是人类制定的,而精神病这样的词,也只存在于人类世界中。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部分人饱受精神问题的折磨,他们确实也需要治疗才能减轻恐惧和痛苦。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被确诊的精神病人,都需要强制治疗。



值得欣慰的是,罗森汉实验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在此之后不断更新,同时伴随着脑科学的发展,精神分裂的诊断已经精确多了。


其实病人和正常人之间,并没有一条严格的界线,我们都是在“正常与不正常”的连续体上。


人人都会生病,每一种疾病的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人。


-End-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