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1/03/04





大师
一位12岁的男孩不愿意上学,脾气暴躁,多次动手打父母,在精神病院住院两次,治疗效果不理想。

2年过去了,这个男孩依然不去上学,在家各种“作”,吃吃喝喝,打打游戏,上上网。父母采取了各种措施,打也打过,骂也骂过,甚至求饶过,但是无效。

后来父母改变策略,加以温柔对待,对儿子尽量满足,尊重他不上学的决定。儿子的情绪有改善,与父母的对立减少,但是依然不上学,情绪低落。

无奈之下,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远行数百里,去一个香火旺盛的寺庙寻求大师的指点。

大师听了孩子的故事,看着这对焦急万分父母,用手在孩子头上摩挲片刻,掐指一算:

“你们的孩子没有问题,是你们的夫妻关系出了问题。要想拯救孩子,得先拯救你们自己的婚姻。从今天开始,施主各自放下对孩子上学的执念,想想如何经营好自己婚姻。这孩子是一个懂得感恩和为家人付出的男子汉,将来是可以有大作为的!”

父母惊呆了,大师都没问,怎么知道我们夫妻关系不好?对大师心服口服。

这是我的一位患者的亲身经历。当父母决定改善夫妻关系时,这个孩子奇迹般的决定去上学了。

而且孩子获得了一个信念:我是可以有大作为的!

大师将这个家庭的灾难从孩子的问题拓展至夫妻关系,把孩子的问题改释成了感恩和付出,并进行了资源取向的积极赋义。

我觉得,大师一定学习了家庭治疗




失联的爸爸
博洋又决定不去上学了,这个14岁的男孩,已经是第二次拒学。

他每天在家就是打游戏,睡觉,然后发呆。他想去做电竞玩家,可是又怕失败。但是他发自内心不喜欢学习,虽然他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他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博洋也很冲突。

博洋不愿意就医,不看心理咨询师,不接受任何帮助,他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做个网管,收收家里的房租,是可以养活自己的。

直到几个月前,他的爸爸失联了。

一天早上,爸爸和往常一样准备出门上班,走的时候和妈妈说:接下来我要出差一段时间。带了一个箱子便走了。

一个月过去了,妈妈总感觉不对劲,便打电话给丈夫,问他什么时候回来。丈夫的手机一直无法接通,她有些担心,便到老公单位寻找。

这对夫妻十几年来几乎没有交流,没有性生活。2年多前,老公便在外面有了另一个家。这次丈夫没有再隐瞒,全部告诉了妻子,接受离婚,净身出户,2套房子留给儿子。

他曾经想过为了儿子留下来,可是他努力一年,儿子和妻子没有任何改变。

当妈妈告诉博洋,爸爸不回来了,博洋很淡定。博洋说,他早知道爸爸有了外遇。他恨爸爸,可是又想把他留下。如今,事情终于做了一个了解。

又过了两个月,博洋开始去上学了。他依然不喜欢学习,可是他说,有时候可以通过没有意义的事情去实现其他的意义,比如为了这个家。

家庭秘密的公开,有时候逼着家庭结构改变,从而解决一个问题。

如果青少年不愿意上学,一定要评估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夫妻关系不做个了解,家中孩子的问题很难被解决。

孩子是家庭问题的敏感器,青少年的问题往往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庭中未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夫妻关系问题,这些问题又往往与家族中的代际传承有关。

被虐待的男孩
一个9岁的男孩,因为反复的破坏性行为,被父母带来就诊。小男孩近半年来经常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剧烈冲突,不是抓伤同学,就是砸坏同学的文具,老师来管教,就扬言跳楼。

小男孩来自于一个重组家庭,2个月前同母异父的弟弟出生。

作为心理医生,我的第一个假设是:弟弟的到来可能让他感到被忽略,症状的意义是表达被关注的需求。

可是父母均否认,说小男孩很喜欢弟弟,经常一起帮忙照顾弟弟。父母很注意大宝的感受,生二宝也是和老大商量过的。

男孩的症状是表达对母亲的不满,渴望亲生的父亲的陪伴。因为每个离异家庭的孩子都有一个破镜重圆的家庭梦想。这是我的第二个假设。

母亲说,孩子出生几个月她就离婚了,此后再也没有和前夫来往过。重要的是,继父对他很好,他们家庭很和睦。

那更为常见的是,家庭内部关系持续冲突,孩子被不良夫妻关系上三角化,孩子的问题是为了拯救家庭。

夫妻二人说,他们感情很好,从未亏待过孩子,为了他,他们推迟了生老二的计划。

还有一种可能,母亲因为生育压力,情绪不稳定,甚至可能有产后抑郁。孩子的症状是为了将母亲从育儿压力中解脱出来。

母亲说,他们全家一直都满怀欣喜的迎接二宝到来,而且老二很好带,自己感觉很幸福,也没有太大压力。

治疗陷入了僵局,这个家庭似乎在逼迫心理医生承认:就是这个孩子有问题。

作为家庭治疗师明白,有心理问题的儿童,他的家庭内部一定有混乱无序的关系。所有的问题都是他在应对无序过程的反应。

这个家庭的父母看起来和蔼可亲,可是所有的假设和沟通都被他们否定,他们的互动结果将孩子置于一个有精神疾病的境地。

如果一切问题都是孩子的问题,将会怎样?他将会被“遗弃”。我大胆假设,这个在心理上被遗弃的孩子,在家里遭受到了虐待。

我邀请家庭的其他成员参加了访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继父的父母),证实了孩子长期被母亲打骂虐待的事实。

我对这个家庭说,如果虐待的行为不停止,他吃任何药物都没效的,他将来要么让自己“死亡”,要么让他人“死亡”。

母亲满怀歉意的表示自己会改。但是,此后再也没有来进行过治疗。

我不知道小男孩后来怎样了,但是我一直记得外婆哭着掀开孩子的衣服,露出满是新旧疤痕的后背和他瑟瑟发抖的双腿。

我的爸爸有精神病
他今年8岁,大约3个多月前,与来家里做客的表弟因为玩具争抢发生冲突,母亲打了他一顿。

母亲说儿子之前特别乖,很听话,每次犯错被打时,儿子都会来向自己道歉。但是,那天儿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母亲大吼:不怪我!并且躺在地上歇斯底里的哭闹。

他在地上躺了一会后,突然不哭了,表情惊恐,双眼怒睁,呼喊到:我全身僵住了,快救救我,救我!

母亲一下子恐慌起来,赶紧将儿子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完后告诉母亲,儿子没有大问题,回家好好休息就可以了。

他被送往医院的途中,身体僵住的感觉就不在了。但是从医院回家后不久,他频繁出现恶心、呕吐和肚子疼。

母亲关闭了小店,带着儿子四处就医,医生都不知道他患了什么病。最后被推荐至精神科治疗。

他被用了抗抑郁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但是症状并没有好转。之前那个听话、体贴的儿子从此变成了“小魔头”。

第一次来看我门诊时,母亲和他早晨5点起床从借住在郊区的亲戚家赶过来,没有吃早饭,一直等到下午1点才排到他们。

我让助手给他从食堂买了份盒饭,他一定饿坏了。

他的身材胖胖的,略带放荡不羁和挑衅,无论母亲如何诉说他的魔性,我对这个孩子“恨”不起来。

他说自己常常被母亲打。
我问:你的爸爸呢?
“我爸爸有精神病,不要提他。”

母亲补充道,他爸爸很早就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常家暴自己,还打孩子,在孩子一岁多时候,他们离婚了,自己带着孩子开了个小店谋生。

离婚后,爸爸还经常来他们家闹,也不服药治疗。这位母亲说,如果没有孩子,她早就自杀了。

提到爸爸时,他就会用手把母亲的嘴巴捂住:他是个精神病,不许说他。

一个月后,他们来复诊。

妈妈说,一个多星期前,他非要买几本图书,但是当地的小镇买不到。他说,爸爸那里的图书馆一定有。

爸爸在另外一个城市打工,离上海不远。他和母亲提前一天到了爸爸的城市,全家人一起去了图书馆。第二天大早,爸爸开车把儿子和前妻送到了我这里。

你爸爸也来了?他很开心的点头。

我邀请了这位父亲进来。爸爸身材高大魁梧,腼腆地和我打了招呼。

对于儿子问题,这个男人一语中的:孩子的问题与我们家庭有关,我以前喝酒后有些糊涂,经常和他妈妈吵架,这对孩子很不好。他妈妈脾气比较倔,不认输,总是心情不好,这对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好事。

我对这个家庭没有进行太多的干预,静静地听着他们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诉说自己对家庭的愧疚和责任。

精神分裂症的爸爸,抑郁的妈妈和焦虑不安的孩子,每个人背上都顶着一部苦难史,又仿佛隐藏着不那么耀眼但是又很夺目的光芒。

我对妈妈说,如果以后孩子再需要图书,还是可以再来爸爸的城市买吧?他或许想要的不是图书。

那天,他像个主人,拿着诊室的杯子,给爸爸妈妈倒上水,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
我忽然明白,为何在妈妈谈到爸爸时,他会将妈妈的嘴巴捂上。

“我的爸爸有精神病”,我想他的后半句话可能是:但是,他依然是我的爸爸!

他们走了以后,我和进修医生们在诊室里沉默了几分钟,没有一个人说话。

我对他们说:你们看到了吧,一个孩子的能量可以有多大!


巧克力父母
女儿睡前要吃糖果,因为刚刚刷完牙,妻子拒绝了女儿的要求,告诉她睡前不能吃糖果,否则牙齿会被腐蚀,以后要看牙医,还会很疼。

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道理中的疼痛远远没有现实中的糖果诱人。她大哭起来,坚持要吃,并且自己承诺,吃完会再刷牙的。

我们妥协了,女儿胜利了。

其实,父母也胜利了:我们做了一次让步、妥协、包容、理解的父母。

孩子因为要吃糖果被父母拒绝,孩子在哭闹下获得吃糖果机会,这种家庭互动被称为“巧克力现象”。

“巧克力现象”并非仅仅指孩子对巧克力的需求,而是指家庭中对孩子某种行为的禁止或约束后,家长又会创造这种行为出现的机会。

例如,家长明明知道过多的吃巧克力对牙齿和身体健康不利,但是又会在家中囤积巧克力,创造了孩子进食巧克力的机会,有趣的是,父母会对吃巧克力这个行为加以禁止,进而诱发孩子的叛逆行为。

更为重要的是,父母一般会对孩子的叛逆行为加以妥协让步,或者孩子被贴上不听话、没有规矩的标签。

看起来是孩子胜利了,实际上是父母胜利了,因为这一切都是父母在故意引诱孩子犯错,从而获得原谅孩子的机会。

父母通过引诱孩子犯错,获得了自己成为好父母的机会,也通过孩子实现了自己在童年未曾得到过的抱持,家庭治疗大师史第尔林将这称为父母从孩子身上获得的“本我养料”。

因此,我们要谢谢每一个“被犯错”的孩子,他们牺牲了自己成全了父母,孩子也从这种成长中逐渐塑造了带有你们家庭印记的自己。




-End-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