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1/01/05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美国霍雷肖·阿尔杰[Horatio Alger Jr.,1832-1899年,美国儿童小说作家。作品有130部左右,大都是讲穷孩子如何通过勤奋和诚实获得财富和社会成功。——编者按]等作家笔下的故事,很多故事的主人公在童年时期都会经历一些逆境,但主人公会想尽办法克服逆境,从而变得更加坚强。在中国,一篇优秀的童话故事,一部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动画片,无疑不是通过描述主人公小时候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圆满结局。


这些故事透露的不仅仅是美国和中国的文化基因,甚至是全世界通用的“教育模板”然而,这些故事是不完整的,它仅仅告诉我们一个艰难的开头、克服的过程以及美好的结局。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童年逆境对于那些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项长达20年的医学研究的结果显示,童年逆境将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深刻的影响,甚至会持续几十年地改变他们的身体。它甚至会改变这些人的基因呈现方式,改变细胞复制的方式,大幅增加心脏病、脑卒中、癌症、糖尿病,甚至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的罹患风险。”



这项研究结果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就算我们花费一辈子的时间去战胜童年阴影,你的精神获得了解放,你的身体仍然会记得当年所承受的伤害,而不是一般人认为的,只要孩子足够聪明坚强,依靠自己的意志便可以走向成功。


娜丁·伯克正是童年不良经历的受害者。她的母亲被确诊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精神状态正常时,母亲会教娜丁·伯克打网球,还会坚定地告诫她“女孩一定要接受教育”。但是,当母亲精神状态不好时,她就会变成一个情绪极其不稳定的“可怕妈妈”。


为了不成为母亲般的人,她考取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学学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攻读了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进入斯坦福大学肿瘤科病房实习。即便她已经获得非常大的成就,是否就不受童年逆境的影响?


很显然不是,她依然深受童年逆境的影响。于是娜丁·伯克针对童年逆境及多年来各种案例的临床治疗过程与结果,书写这本关于童年不良经历治疗过程的《深井效应》(2020年5月出版),让更多人意识到童年逆境的重要性以及应对方法。


接下来我将从身体毒性应激反应、生物机制角度以及治疗方法对童年不良经历进行阐述。



· 01 ·

深度剖析身体的秘密,从源头上分析
毒性应激反应对儿童产生的重大影响


当你处于暗恋阶段,你心爱的人不经意看了你一眼,跟你说了一句话,甚至从你身边擦肩而过,你无法控制怦然心动的感觉,然后开始面红耳赤,语无伦次。这是身体的一种正常反应,我们称之为应激反应


通过研究,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总结了三种不同的应激反应:


1、正向应激反应

正向应激反应是健康发展的标准组成部分,其特征是心率的短暂加快和激素水平的轻度升高。当你看到心爱之人,心跳加快,身体发热,就是正向应激反应的表现。


2、耐受性应激反应

耐受性应激反应比正向应激反应更强烈地激活身体的应激反应系统,通常是因为遇到了更严重的困难或不幸,比如失去爱人或亲人、经历自然灾难或可怕的伤害。


3、毒性应激反应

毒性应激反应会发生在儿童经历了不幸之后,比如遭受了身体上或精神上的虐待、忽视或暴力等原因,没有成年人足够的支持,应激反应系统的长期性激活,会破坏大脑结构和其他生理系统的发育,并随着孩子进入成年期,增加罹患应激相关疾病和认知障碍的风险。


毒性应激反应对儿童产生伤害,容易导致其患上精神及身体疾病。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纳什就是典型的例子。


我们都知道关于研究著名博弈论纳什均衡的电影《美丽心灵》,纳什在研究博弈论的过程中患上精神分裂症,产生了3个幻想人物,严重影响他的事业、婚姻与生活。在妻子的帮助下,他最终获得了终身成就,幻想人物虽伴随了他一生,但不再干扰他的生活。


这是个多么美丽的故事,但有没有人深究过电影里纳什为何会患上精神分裂症?难道只是因为纳什被同学嘲讽没有研究出个所以然来就幻想出一个室友来支持和鼓励他吗?我认为不是,在我看来,纳什的精神疾病与他小时候所产生的毒性应激反应息息相关。





电影《美丽心灵》海报


这里是百度百科描述纳什儿童时期的原文:


纳什的母亲和他关系亲密,或许出于教师的职业天性,她对纳什的教育格外关心,早在纳什进入幼儿园前,就开始亲自教育、辅导他。而纳什的父亲则喜欢和孩子们分享自己在科学技术上面的兴趣,能够耐心地回答纳什提出的各种自然和技术的问题,并且给了他很多的科普书籍。


家人的陪伴,优秀的父母亲,充分的学习资源,一切都看似完美,从小时候纳什的生活环境似乎就可以看到他未来可期。但在我看来,这也是他患上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原因。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期许,正由于父母对纳什的期待,他从小就承受着儿童不应承受的压力,他只能比其他人优秀,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与赞赏。长此以往,纳什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在别人眼里却是一个有社交障碍、特立独行的人。


因为他从小到大被贴上“优秀”的标签,在人才济济的普林斯顿大学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唯有研究出原创理论,才能与众不同。当别人都已经发表了多篇论文,自己却毫无成果时,没有朋友、没有父母在旁的他如何才能坚持下去?精神分裂症却是他自救的最好办法。





· 02 ·

童年不良经历会“多代遗传”

从生物机制角度分析

基因和坏境最终决定了你究竟是谁


如果我跟你说,你儿童时期所面对的逆境,是一代一代遗传下来的你是否会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确实如此。



迈克尔·米尼(Michael Meaney)教授和他的同事们用两组老鼠的的研究,证明了毒性应激反应在代际传递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人员把鼠宝宝放回鼠妈妈身边后,鼠妈妈会通过舔毛的动作来安抚紧张的幼崽,就像人类的拥抱和亲吻一样。而另一些鼠妈妈则无动于衷。这意味着有些幼崽度过艰难的一天后,还要被不负责任的鼠妈妈冷漠对待。

研究人员发现,被母亲“高舔舐”的幼崽具有更敏感和有效的“应激恒温器”,使它能够更好地应对外来刺激,控制自己的应激反应。



据观测,母亲的安抚行为不仅影响了幼崽的“童年”,还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里持续发生作用。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影响会传递到下一代,因为当被“高舔舐”的雌性幼崽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时,往往也会成为“高舔舐”者。换言之,父母对儿女的关爱,更大概率地将这种关爱传递到下一代。反之亦然,毒性应激反应在没有进行妥善治疗的情况下,极易遗传给下一代。


这种行为在《小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小丑亚瑟的母亲是精神病患者,亚瑟小时候被母亲男友家暴,使之头部受到重创,成年后患上控制不住大笑的病。从基因角度分析,亚瑟精神上的疾病极有可能是母亲的遗传;从环境角度分析,母亲男友对亚瑟家暴导致头部重创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母亲称他的小名为“happy”,要求他时时刻刻都开心,实际使得亚瑟内心的痛苦与绝望无处释放,只能以笑容掩盖,进而形成一种精神疾病。



按照华纳和DC以往的风格,我以为《小丑》又会是被神话了的英雄故事,结果他们将小丑从神坛上拉回了现实生活,让我们看到了有血有肉、在基层里挣扎的小丑。他的经历引起了大部分人的共鸣,也是很多人所经历过的真实生活,这部电影被极力推崇也是有原因的。


即便童年不良经历会“多代遗传”,是否就没有办法拯救了呢?也许《追风筝的人》可以给到我们一定的启发——坚持进行心灵治疗,终会有所收获。


阿米尔是富人家的孩子,哈桑是他的仆人兼伙伴。他们从出生开始便如同兄弟般的感情,但由于父亲对哈桑的偏爱(阿米尔之前不知道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在一次放风筝大赛中哈桑被人强暴,阿米尔就在不远处看着,没有相救。


我觉得讽刺的是,哈桑对待阿米尔比亲人还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甚至被强暴后,阿米尔因为不愿面对自己的懦弱,把哈桑赶走。更讽刺的是,多年以后,哈桑的儿子被同一个人再次强暴,印证了童年不良经历“多代遗传”的结果。


虽然阿米尔从坏人手中把哈桑救出并且领养了他,给他最好的生活环境,哈桑的儿子却不再说话。阿米尔没有放弃,把他当做亲生儿子,带他参加各种活动。直至有一天,阿米尔跟哈桑儿子一起放风筝,才看到了他多年来未曾露出的微笑。到那一刻,阿米尔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尽管我们不能改变基因的遗传,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减少儿童不良经历所导致的创伤,将毒性应激反应的影响降到最低。





· 03 ·

童年不良经历的治疗困难且漫长
用共情教育化解毒性应激反应


从鼠妈妈通过给鼠宝宝舔毛的动作安抚紧张的情绪我们可以看出,预防童年不良经历的长远负面影响,关键在于是否有能够提供缓冲情绪的养育者。鼠宝宝的缓冲可以是妈妈的舔舐,而人类的缓冲更多的是家人的倾听与帮助。


1、减缓儿童毒性应急反应不良影响,父母是关键


《儿童的人格教育》中说,学校只是孩子早期家庭教育弊端暴露的场所。对问题儿童进行心理治疗,父母对其在学校与社会中的表现要保持警惕。


回到纳什的童年,纳什的生活一直受到父母的强烈干扰,当老师反映他学习成绩不好,智力低于正常水平时,他母亲对他充满信心,而不是跟纳什进行深入沟通,也没有带他到心理医生处进行治疗。甚至在纳什高中毕业时,父母安排纳什到布鲁菲尔德专科学院选修数学。





也许没有父母对纳什的强迫,这世上就没有纳什均衡原理;也许没有父亲的狼性教育,就没有现在享誉国际的钢琴家郎朗。但是对于父母来说,儿女的身心健康不应该比成就更为重要吗?


前文多次阐述儿童不良经历会“多代遗传”,因为父母的性格与行为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受上一辈的影响。如果你希望孩子不再经历你曾经历过的童年不良经历,请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选择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育儿方式。以身作则,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2、察觉自己的应激反应,照顾好自己,才能保护孩子


尽管娜丁·伯克已经多年从事心理教育,在童年不良经历领域研究多年,依然不容易察觉自己的应激反应,甚至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死亡,依然被毒性应激反应所影响。当她发现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在不到15分钟内便死亡后,她非常崩溃,要求丈夫陪她出去散心,缓解痛苦。丈夫很难为情,却拒绝了她,因为另外几个孩子还需要陪同,送他们上学。作者抛下孩子独自离去,却发现自己一个人在外只会更添悲伤。




我们不应该把童年不良经历看作童话故事,通过鼓励自己或者孩子坚强、有毅力就成克服困难获得成就,也不能把风险和影响当做悲剧,责备或遗忘它。


童年不良经历是介于童话与悲剧之间的现实,我们要正视它的存在,一旦你了解了你的身体和大脑在特定情况下是如何反应的,你就可以在处理事情时保持主动。遇到能触发应激反应的因素,你就知道如何支持自己和你爱的人。


当然,除了父母以外,亲人朋友的帮助非常重要,困难时刻的支持能让患者得到情绪上的缓和,减弱精神和身体上的伤害。但是要掌握病情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刻记得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 04 ·

结语

一个完美的故事,必然有曲折的过程和满意的结果,但我们要重视的是在这过程中所经历的包括精神和身体上的伤害。


当你在一口井里,半个身子都沉浸在水中,而水越来越深。你只有两条路,你可以选择放弃挣扎,任由井水把你淹没;你可以选择往上爬,终有一天能看到井外的世界多么绚烂。


当你感觉到无助时,《深井效应》能给与你力量与方向。


-END-



*转载声明:本文素材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我们尊重版权,如存在文章/图片使用不当的情况,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