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0/11/02

· 01 ·


这些天,想必大家都看过这则令人震惊的新闻。

说的是2010年11月8日晚,三个持枪男子闯入加拿大万锦市24岁华裔女孩詹妮弗的家,用枪抵着她熟睡中父母——潘汉辉和何碧霞夫妇,随之将他俩带到地下室枪毙。




母亲何碧霞头中三枪,当场死亡。父亲潘汉辉脸部中枪后失去了知觉,等恢复了知觉,跑出房子求救。

被绑在二楼卧室的詹妮弗幸免于难,被带到了警察局审问。

詹妮弗向警察描述了案发过程,令警察诧异的是,刚经历过重大变故的詹妮弗显得相对冷静,警察还发现了她的其他疑点。

很快,詹妮弗变成了这起凶案的首要嫌犯。

案件经过4年的调查,才真相大白,原来凶案正是詹妮弗和男朋友合谋策划的。最后,詹妮弗和男友以一级谋杀罪名被起诉,被判处了无期徒刑。

深挖詹妮弗谋杀父母的原因,和她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过度的管控不无关联。

詹妮弗从小到大在父母极力控制下,早已失去了自我。她竭尽努力满足父母的期望,却发现始终无法满足,

她一边伪造出优秀乖乖女形象,一边内心越来越分裂。




终于,她想找回真实的自己,所以要先“消灭”剥夺她自我的父母。

当孩子谋杀父母的悲剧发生,我们太容易指责孩子的丧心病狂,但是仔细想想,孩子的极端行为往往事出有因。

比如,詹妮弗遭受父母过多的控制,或许正是逼孩子行凶的“新型暴力”,值得每个父母反思和警惕。


· 02 ·

以爱之名控制孩子,是暴力虐待


父母打骂孩子过度,可以称之为虐待,在很多人看来这很可怕。

其实,父母即使不动手打孩子,有种情感看起来像爱,实际上也是虐待。

这就是父母对孩子严密的精神控制,它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暂时可能不会显而易见,但长期来看可能就是逼孩子犯罪的隐形暴力。

詹妮弗从小到大,可以说每一天都受到父母严密的管控。

念小学时,她每天都要练习滑冰到晚上10点,才能回家写作业。父亲每天接送她上下学,为的是监视她所有课外活动,禁止她谈恋爱,禁止她参加party,禁止她在朋友家玩……

父母觉得把她培养成精英,就是对她最好的爱。

而且女儿成绩好,还可以在亲朋好友面前炫耀。

而詹妮弗本人就像是“轮子上的仓鼠”,努力奋斗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各种指令和期待,一旦没有实现父母的愿望,就会受到父母的批评和指责。




这样为了父母而活的压力,使她的精神世界从十几岁开始就出现了问题,并且有了拿刀片往自己手臂自残的行为。

高中之前,她在滑冰弹琴方面的才艺很出众,一直是父母的骄傲,但自从上了高中,她不得不把重心都放在学业上,于是她也不再是父母所期望的顶尖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开始编造谎言欺骗父母。

她开始伪造自己的成绩单,把得了B的成绩单,都改成A。

整个高中,父母都以为她是全A的优等生,事实上,她连大学都考不上。

毕业时,她骗父母自己被某所大学录取,长达好几年的时间一边假装上学的样子,一边和高中男同学谈恋爱。

后来,还骗父母说自己转学去了多伦多大学,需要住在离学校近一点的地方,而其实她只是要搬过去和男朋友同居。

詹妮弗之所以精神出现问题和谎话连篇,正是因为父母过度严厉的控制所导致。

因为她太想做个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太怕让父母失望之后的潜在惩罚,不敢光明正大顺从自己的心愿做自己想做的事。

父母的控制对她而言,就是精神的牢狱,限制着她的独立和自由,从而让她丢失了真实的自我。

当父母对孩子说:“我希望你是懂事优秀的孩子”,就是把孩子置入网中进行操控。日本心理学家加藤谛三说过,将欺凌、暴行正常化,也是情感暴力

多少父母以爱的名义控制着孩子,竟不知这种控制是逼孩子一步步走向深渊的暴力虐待。



· 03 ·

绝望的痛苦,会逼孩子变得有毒

在父母长时间实施的暴力控制之下,孩子很容易感受到绝望的痛苦。

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尼说:“绝望的痛苦,会把一个人变成有毒的人。”

就像詹妮弗,当父母对自己充满期待,自己又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时,内心就产生了一种绝望的痛苦,从而染上“毒”,编织了各种谎言欺瞒父母。

等詹妮弗即将“毕业”的时候,又欺骗父母说自己进了某所大医院实习。

但这时,父母已经对她的话产生了怀疑,并开始跟踪她。

很快,詹妮弗所有的谎言就被戳穿,父母暴怒之下把詹妮弗软禁起来,逼迫她继续努力学习考大学,要么就再练习做个钢琴师。

还有她的恋爱,父母也强行逼他们分手。

这可能就导致了詹妮弗彻底的崩溃和绝望。




所以,在父母对她的掌控不再那么全方位时,她就开始和男友共同策划雇凶谋杀父母。

并且,詹妮弗执行了这个计划,酿就了一部惨剧。

事件爆发后,观众可能第一时间会指责詹妮弗的冷血和残酷,可是这个悲剧早在父母对詹妮弗实施严密控制的过程中就埋下了祸根。

心理学认为,如果孩子只有“具备父母期待的特质”才能得到爱,这种扭曲的状况也意味着,当孩子无法符合父母的期待,随时都会被父母弃之不顾。

为了避免陷入这样的绝境,孩子才会开始不惜撒谎也要扮演父母喜欢的角色。

卯足全力迎合父母的孩子,当他们化身成“父母会爱的孩子”时,会有种错觉:

以为“自己”被父母所爱,却丝毫没发觉,自己只不过是被父母剥夺“主权”的精神傀儡。

正如心理学专家李雪所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而精神死亡也是一种深刻的绝望,抱有这种绝望的孩子可能不需要特别的理由,就会感到愤怒,找无辜的人发泄,更可怕的是,还可能变成震惊社会的“变态杀人狂”。

詹妮弗就是中了父母过度控制的毒,陷入绝望和愤怒的情绪中才决定“拔刀反抗”。

因为她的自我早已被父母剥夺,她认为只会杀死他们才有机会找回自我。

父母过度的控制,本质不是爱,是不成熟和依赖。

只有当父母学会如何去爱孩子,孩子才可能真正地学会爱父母。



· 04 ·

父母最好的爱,是让孩子做自己

生命的乐趣需要自己去创造,这是人们生存的原点。

但是,长期受父母过度控制所伤害的孩子,背负了太多父母的期待,自身的行为更多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从而丧失了对生活的自主选择权。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一个术语叫“肛欲期”,指的是1—3岁的孩子已经具备自主排便的意识。也就是说,孩子从1岁开始其实就有了自主选择的意识,对自我有了控制的欲望和能力。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其实就是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意识,可以让孩子自主控制自己的身体,控制自己的人生。

经常听一些父母抱怨说,“我家孩子太怯弱了,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就知道愣在那里傻哭,也不知道还手或者寻求帮助。”

孩子为什么会傻呢?因为父母从来没有给过孩子掌控自己的机会,孩子被欺负了不知道自己的边界受到了侵犯,就不会懂得如何反抗和保护自己。

有太多孩子背负着父母的期待,为父母的选择而燃烧自己的生命。

之前综艺节目《大声说出来》有一期让我印象深刻,一个被母亲控制了34年的34岁女人,面对观众时突然情绪失控,歇斯底里大哭。




她回忆说,小时候妈妈为了让她练琴,不准她出去玩,她弹错了,妈妈就用小棍子打她的手;读中学的时候,妈妈偷看她的日记,发现她有早恋倾向,就跑到学校把那个男生骂得狗血喷头;妈妈不准她穿花裙子,觉得打扮会耽误学习;妈妈还会把自己认为“不三不四”的朋友赶出家门……

在妈妈的控制下,她变得越来越“优秀”,很小钢琴就过了十级,后来还考上了博士。现在的她看上去很优秀,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却感受不到幸福,而且过得很压抑,都快憋疯了。

因为,她感觉不到自己是为自己而活,一种无形的痛苦吞噬着她的生命。

生命最大的价值,就是听从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内心的指引做出选择。

无论选择或大或小、是对是错,我们的生命都会因为自主选择绽放光彩,我们的心理能量都会不断增加。

如果人总去迎合他人的期待,他人的一次否定就足以把人摧毁。

人只有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才能真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以爱的名义过度控制孩子,只是绑架孩子的人生为自己做俘虏。

父母真正最好的爱,是让孩子做自己。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