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0/11/02



什么原因,能让一个妈妈绝望到自杀


前不久,宿迁发生了起妈妈自杀的案件,原因让人痛心。


这个妈妈把自己反锁在屋内,吞了安眠药,然后割腕自杀。


接到家人报警,消防人员撬开门,发现她早已昏迷,摊在地上。旁边放着沾血的刀,她被割破的伤口,鲜血直流,染红了凉席。


幸好医务人员抢救及时,救回了条命。


为什么她要用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因”在那不争气的儿子身上。


因为儿子从小学习差,很早便进入社会,想到这她如鲠在喉,加上儿子还不听管教,她更是绝望至极。


事发当天,儿子又和她大吵了一架,气急之下,才选择自杀。




现场惨烈的画面,让人不由想,她做这个决定时,得多绝望!


教育是门修行,当妈太不容易,从孩子身上看不到希望,就只能自断经脉。


但妈妈自杀后,孩子就能变好么?


就像网友说的:“要是这位妈妈没救活,下一个被逼死的可能就是她儿子。”


人生是自己的,一定得先对得起自己。孩子再不好,自己死了,孩子不是一样没人管教?


我们很同情这个妈妈,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孤注一掷把赌注都压在孩子身上,到最后很可能两败俱伤。


“你再不努力,就是要逼死我。”


“我牺牲自己把你拉扯大,你要是不争气,我就没脸活了!”


这样牺牲感十足的情感绑架,虽是以爱之名,却是行勒索之事。


这世上,并非所有的自我牺牲,都能让孩子感受到爱。





· 01 ·


有些父母虽然给了孩子生命,却靠孩子“续命”。


很难想象《奇葩说》中,那个嬉笑怒骂的傅首尔,童年的底色竟是灰色的。


一次节目中,傅首尔谈及自己的童年没有温情,常在冷脸责骂中度过。


爸妈离婚后,妈妈对她说的最多的就是:“首尔,妈妈太不容易了,你一定要争气,你不争气以后是个废物,你爸爸更觉得抛弃我们是对的。”


年幼的傅首尔,面对妈妈总觉得愧疚和无力,即使妈妈责骂,一看到她那张“不容易”的脸,便只能收起心中的委屈,逼自己争气。




可想靠孩子扳回一局的妈妈真能开心么?


一个没有“生命力”的妈妈,一生都得靠孩子“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患得患失中失去人生的主动权,很难看到阳光。


就像傅首尔说:“妈妈一直心里挺苦的。”


这世上很多妈妈,因为孩子把自己逼入绝境。


前几个月,有个年轻妈妈跳河的新闻,引起家长圈的热议。


这个妈妈,因为辅导作业时和孩子起了冲突,一气之下,跳河轻生。


被救时,嘴里反复说:“别救我,我真是太累了!”




很难想象,孩子看到这个新闻内心的压力得多大:“我要是再不好好做作业,妈妈就没命了。”


幸好妈妈被救上来了,不然这个孩子一生都要背负“逼死妈妈”的恶名。


一个成年人,把未来的希望赌在孩子身上,孩子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成为压死他的那根稻草。


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里说:“在一段关系里,一旦出现分歧和冲突,情感勒索就像细菌一样,迅速侵入,繁殖,扩张,控制我们的行为,消除我们的爱意,直到侵蚀我们的感情。


很多时候,父母的那句“都是为了你”,更容易压死的是自己。





· 02 ·

有些孩子,生下来就是“空心”的


有些孩子,从出生就是“空心”的,因为他们只知道这样“活”,却不知为何这样“活”。


影视剧《天空之城》中的秀韩,就是个“空心”的女儿。


秀韩妈妈为了女儿,牺牲自己的爱好,倾尽一切。


给孩子规划好未来蓝图,设定好成功路径,全心的付出,换来的却是女儿的崩溃。


秀韩悲伤地诉说自己的苦楚:


“很抱歉,我也很想活成你们眼中的100分。我也想成绩优异,让你们心花怒放。但是,抱歉,我只是个傻子。如果能让你们快乐的生活,我可以去死。谢谢你们的养育之恩,再见了。”




为了报答父母,拼尽全力做到他们希望的样子,当孩子发现自己根本达不到要求,内心又陷入极度的绝望。


父母这样的爱,用《囧妈》里的一句话:“就像冬天的湿棉袄,穿上重,脱下来冷。”


无法完成父母“心愿”的孩子,只能将自己“流放”。


小说《无声告白》里的女儿莉迪亚就用极端的方式“流放”了自己。


莉迪亚生在一个“混血”家庭,父母为了冲进“主流社会”,获得大家的认可和尊重,把所有的“宝”都压在女儿身上。


妈妈对莉迪亚要求很严,各方面都必须是优。


面对给与自己生命的母亲,莉迪亚一直努力配合,但为父母而活的莉迪亚,配合到最后一根弦崩断,看不到这样坚持的意义,选择了自杀。


莉迪亚的父母不爱她么?


当然不是。


但这样套着枷锁的爱,太沉重,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我生你养你,你不好好努力怎么对得起我?”有时是父母给孩子下的最毒的药。


这样的药把孩子的心变成空的,他们怎能找到人生的方向?





· 03 ·

孩子很重要,但不是“唯一”


我们都深爱我们的孩子,但爱的尺度要拿捏得当。孩子很重要,但如果成了唯一,最终只会把他逼入绝境。


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曾说:“父母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每个人都有她自己的人生,孩子是这样,父母亦如是。


曾经,从小被“放养”的中国女孩丁丽晴同时被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5所世界顶尖名校录取的新闻,在网络掀起不小的波澜。




老丁夫妇的教育观用一句话来说:“我们从来没有管她,但我们心里一直有她。”


允许女儿对于兴趣有三分钟热度,也允许孩子有“不良嗜好”,只要女儿喜欢,都会鼓励她去尝试;


给孩子留足选择和犯错空间,在不断尝试中,让孩子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给孩子宽松的环境成长,当她遇到困难、出现问题时,适当提点…


老丁夫妇把女儿人生的掌控权交给了女儿,而他们只是旁观的谋士。


当孩子真正体会到可以“做主”时,她反而会慎重选择自己人生的方向。


知乎上看到网友阿树“抱怨”父母,会心一笑。


阿树有对“懒父母”,很少盯他作业、逼他学习。他的父母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坚持自己的爱好,空闲时出去旅游。


亲子之间,几乎没时间发生矛盾,因为他们的生活里阿树不是NO.1。


看着每天活得开心滋润的父母,阿树的内心也被照耀着。一句:“你自己做主。”像魔法般,把阿树“培养”成一个独立的孩子。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当你放下以爱的名义和重负,充满生命力地回到孩子身边,你会欣喜地看见他明亮的眼神、灿烂的笑容。


当我们把孩子在我们生命中的占比放低,他才能有主动成长的机会。


“我们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孩子的人生不是我们“要” 就能变出来的,他有自己的成长时间轴。


而“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父母”才是我们能掌控的,当我们把着眼点放在自己身上,才能体会“做主”的美妙。


如果想让孩子听话,就把着力点放在做一个“我的话孩子愿意听”的父母。


如果想让孩子优秀,就做一个能让孩子学习的“优秀榜样”。


别把付出看成孩子必须偿还的债务,这贬损了爱,真正的爱是不求回报的。


孩子,我爱你不求你回报我什么,仅仅因为我爱你。


*本文作者:本文来源:爸妈进化论(ID:bajhl),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