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17/10/31

空姐遇害案:除了教女生自保,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震惊!愤怒!痛心!

近两天,郑州空姐遇害一案牵动了众多网友的心。

5月4日晚上11点多,21岁的空姐李女士,在手机上叫了一辆滴滴顺风车,从郑州航空港搭车赶往市内。

5月7日,同事联系不上她,便报了警。5月8日,警方发现了她的遗体。




随后,警方展开调查,很快锁定犯罪嫌疑人——滴滴顺风车司机刘某华。警方调出监控查看,发现刘某华在作案后,已弃车跳河。

警方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悬赏通缉犯罪嫌疑人刘某华,愿能尽快抓到凶手。

21岁的花样年华,本应该天真烂漫,享受着生命中最青春的时光。

可是,李女士留给我们的,确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心脏、肺部等部位被歹徒残忍的捅了20多刀。


尸体检验报告显示,受害人下半身裸露,且附近有男性精液,基本可以推断被害人生前遭遇过性侵。

我看到受害者父亲接受采访的视频,痛苦的抽泣声听着都让人揪心。


我们衷心的希望受害者的亲人和朋友能节哀顺便,也盼望警方早日将嫌疑人缉拿归案,严惩不贷。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许多温暖的感动,可无法否认的是,这世间仍有黑暗在某些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张牙舞爪,一不留神我们可能就会遇到危险。

网上有名细心的网友发现,在被害人意识到有问题时,按照网上的自保方法都做了尝试:

给闺蜜通报,让闺蜜装作老公;警告司机;记下了车牌号等等,可她还是不幸遇害了。

每次出现类似的事件,各种女子防身术、自保指南等等层出不穷,可是当一名女性面对与力量、体格、速度都远远超过她的男性时,那些自保的策略可能作用并不大。

那面对这样的危机时刻,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我请教了多位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士,问他们如何看待这起案件,他们的态度基本一致:


像之前的许多案件一样,大部分类似恶性事件的凶手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当我们遇到那些有明显特征的人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鉴别出来,并提前做好防范。





下面是科普时间:




01

什么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是美国精神病学会编的《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DSM-IV,1994)中的疾病名称。


世界卫生组织编的《疾病、创伤和死亡原因的国际统计分类》(ICD - 10,1988)中则称为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sociopathic personality disorder)。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中“反社会”,意指违背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具有社会危害性。


由于“反社会”也有可能被误解为“反整个社会”、“反社会制度”,故我国在《中华医学会精神疾病分类- 1984》(CCMD,1984)中曾一度称之为悖德性人格障碍。


但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第二版修订版(CCMD - 2 - R,1994)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 - 3,2001)中,为向国际疾病分类靠拢,仍恢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名称。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偏离社会化,内心体验与外在行为违背社会常情和社会规范,不能正常地进行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生活,具有极大社会危害性的人格障碍。








02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冷漠无情、无视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冲动和缺乏罪责感。

冷漠无情的表现是为人自私自利,缺乏起码的同情心,从不关心他人,常常对他人甚至亲友采取令人痛苦的残酷行动。


他们表面可能具有一定的魅力,例如具有一定的能力或特长,因而往往也能与他人维持一种肤浅的、短暂的友谊关系。


但时间一长必然与人分道扬镳,也不能维持长久的夫妻关系。

无视社会道德规范的表现是不承担义务和责任以及屡屡违反社会准则


前者如随意旷工、长期待业在家坐吃而心安理得、不照顾妻儿也不贍养父母等,后者如反复说谎、偷窃,反复违反校纪厂规等。

行为冲动的表现是行动往往凭心血来潮,想干什么便干什么,事前并没有周密的考虑或计划打算。


例如不辞而别离家出走、屡次无故更换工作岗位、动辄斗殴或谩骂等。

缺乏罪责感的表现是从不内疚和自责,相反却总是去责难别人,因而屡教屡犯,给人一种无可救药的感觉。


有时虽然也能在他人指责下迫于压力作出检讨,但仅停留在口头上,绝不会有痛改前非的行动,而且片刻即忘,依然故我。







03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诊断要点及鉴别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为:



A. 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普遍模式,始于15岁,表现为下列3项(或更多)症状:


1. 不能遵守与合法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表现为多次做出可遭拘捕的行动。


2.欺诈,表现出为了个人利益或乐趣而多次说谎,使用假名或诈骗他人。


3. 冲动性或事先不制订计划。


4. 易激惹和攻击性,表现为重复性地斗殴或攻击。


5. 鲁莽且不顾他人或自身的安全。


6. 一贯不负责任,表现为重复性地不坚持工作或不履行经济义务。


7. 缺乏懊悔之心,表现为做出伤害、虐待或偷窃他人的行为后显得不在乎或合理化。


B.个体至少18岁;


C.有证据表明品行障碍出现于15岁之前;


D.反社会行为并非仅仅出现于精神分裂症或双相障碍的病程之中。




1.与冲动性人格障碍的鉴别

冲动性人格障碍虽然行为冲动,但冲动过去后,常常后悔不已,且具有阵发性特点,平时在社会交往中有时可有相当良好的人际关系。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冲动行为则表现为想干什么便干什么,事后毫不后悔,没有内疚感和自责感,令人不可理喻。


在人际交往中只能与人维持一种肤浅的、短暂的友谊关系。

2.与边缘性人格障碍的鉴别

边缘性人格障碍有明显的情绪、人际关系上的不稳定表现,也有明显的自伤行为和长期厌烦表现。而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一般不具有这些特点。


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边缘性人格障碍具有各型包括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表现,是各型的边缘,且与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又最为相近。


因而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与边缘性人格障碍完全可以并存于同一个患者身上。








04

遇到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我们该怎么办?


远离,尽最大可能的远离。


像本次案件的嫌疑人,车上随身携带管制刀具,其危害性不言而喻。


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旦感觉对方有可能是反社会人格障碍时,一定要马上保持警惕,然后远离他们。


有些事,提前做好预防,也许悲剧就可能会少一些。


这个世界,黑暗总是与光明共存,如果我们无法逃避黑暗,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拥抱光明。


最后,愿李女士在天堂能过得好,罪犯能得到应有的惩罚,也祝福所有人都不要经历黑暗。





- The End -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德瑞姆心理教育

111.gif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