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0/08/18

心理剧又称社会剧,系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首创。它借助舞台表演的形式,在指导者的引领、支持和帮助之下,使个体重新经历情绪冲突的体验;在探索个体的人格特征、人际关系、心理矛盾等过程中,让个体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尝试改变自己旧有的行为或学习新的行为,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心理剧主要有四个基本角色,即指导者、主角、配角、观众。心理剧一般分为暖身、演出和分享三阶段。暖身阶段基本目的是创造一种真诚和信任的氛围,让来访者产生表演和尝试的意愿;选定主角并指导剧情的编排,由主角选择配角。在演出阶段,指导人员充分调动所有演出人员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主角真实再现情境、体验心理冲突、宣泄情感和模仿学习等。分享阶段是在演出结束后当事人、参与者、观众和心理剧指导人员在一起分享彼此的感受。
  
  近年来,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随着离婚率的提高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家庭残缺给子女心理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情感上,由于较易被忽视,一些孩子因长期抑郁而变得性情孤僻,对他人、对社会极端冷漠,缺乏责任感;甚至有的孩子对父母的态度由失望到厌恶以至仇恨,产生反社会行为。在情绪上,受父母离异的打击,一些孩子情绪变化激烈,消极情绪往往多于积极情绪,表现为喜怒无常、悲观失望、易发怒和烦躁等。在人际关系上,由于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健全的父母保护氛围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友好相处的体验,变得不相信人与人之间会存在友好的亲密关系,表现为乐群性差,攻击性行为明显等等。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也容易走入两个极端。其一,担心离异带给孩子的伤害过大而溺爱孩子,在孩子人生的每一阶段都对其过分照顾和保护,导致子女的依赖性较强而生活适应能力降低。其二,父母一方在婚姻中受挫而对孩子缺少关心,或因工作原因而减少了与子女的交流,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得孩子的人格培养由于缺失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而产生缺陷。
  
  心理剧为解决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改善其亲子关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第一,心理剧具有戏剧性的特点,它不同于传统的说教,而是运用生动活泼的角色扮演,促使单亲家庭子女摒弃排斥心理,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有助子女与家长的互相理解。第二,心理剧具创造性的特点,它对演出的技术要求不高,演员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强调行为的改变与自我感受,因而也充分调动了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心理剧具有受众面广的特点,它不仅能使参与编排和演出的人得到启发和成长,也能够对更多的观众起到教育和预防作用。本文通过一个改善单亲家庭亲子关系的案例,介绍了心理剧的具体操作和技法。
  
  一、案例分析
  
  背景介绍:小雯(化名),女,17岁,寄宿制学校高二学生。小雯年幼时父母离异,父亲承担其监护权,但父亲忙于工作,她主要由奶奶带大。小雯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单亲家庭子女——冷漠、易发怒、乐群性差、攻击性行为明显等。小雯在学校显得很孤僻,很少与他人交流;但常逃学外出,结交社会不良青年,追求物质享受,屡次违反校规。小雯爸爸也是极具代表性的单亲父亲,他忽视女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乏与女儿的心灵沟通。

  
  (一)暖身阶段
  
  指导老师说:“大家好!我们今天将上演一场心理剧。经过同学们的推荐和个人踊跃报名,我们决定让小雯演主角,而且其他的配角也都是由小雯选定的。不参加演出的同学作为观众需要在观看心理剧过程中鼓励主角,进行换位思考,并考虑如何帮助主角解决问题。演出完毕后,我们将进行讨论。到时希望大家踊跃发言,把自己的感悟讲出来与大家分享。”
  
  (二)演出阶段
  
  主要角色:主角C(单亲家庭女儿)、F(单亲家庭父亲)、T(班主任王老师)、S1(C室友,与C产生冲突)、S2(C的室友)、S3(C的室友)
  
  第一场景
  
  (角色安排:主角C由小雯扮演,F由小雯指定的同学张强扮演,T由王老师扮演。说明:通过代表性场景的再现,揭示发现问题的过程:C因与室友发生争执,冲动地打伤室友,在受到学校的记过处分后,与父亲的一段谈话。目的是让观众初步了解事件的起因,同时认识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
  
  旁白:场地模拟教师办公室,桌上放着学校刚下达的对C的校内记过决定书。C颇为不屑地站在桌旁,耳中塞着mp3的耳机,眼神游离,不时看向窗外,嘴里似乎在哼某段旋律,脚在地上打着节拍。
  
  T:(无奈地看着C,叹了口气,拿起电话按了一个键)你看我和你爸爸联系这么频繁,干脆就直接把你爸的电话号码设为快捷键了……喂,你好!我是C的班主任啊,她又被记过了,还得麻烦您来一趟……唉!你别急着打孩子,和孩子平心静气地谈谈……好的,一会儿见……(看向C)你父亲马上就来学校,你先在这儿等一会他,我下课就来(匆忙去上课了)。
  
  C:(头也没抬)知道了。
  
  旁白:半小时后,C的爸爸开车赶到。
  
  F:说!又干了什么好事?
  
  C:没干什么,就是打了S1那混蛋一拳
  
  F:你……你……
  
  C:怎么,没话说,那还急着赶过来干嘛?
  
  旁白:“啪”,F扇了C一巴掌,两眼怒睁,身体似乎有些发抖。
  
  C:你就这点儿打我的本事,说不定我妈也是这么被你打跑的。
  
  F:混账东西,不要提你妈。就是她在这儿也救不了你,她要知道你干的这些混账事情,不晓得已被你气死多少次了。你干什么要打人家,怎么就像一个女流氓!学会打人了,好……厉害!
  
  C:比不上你。
  
  F:再嘴硬试试看?这学干脆就别上了,回家!我宁愿把你当头猪养……
  
  C:巴不得!
  
  F:(略显痛苦)你说你到底想要什么……
  
  第二场景
  
  (角色安排:C由指导者扮演、F仍由张强扮演。说明:本场景设置的目的是由指导者说出C埋藏很久的心里话,放大她的感受,突出心理冲突。同时指导者会给台下的小雯父亲暗示,让他注意这些话以了解女儿的真实想法——需要他人关心并得到亲人的爱护,引导父亲从女儿的角度考虑问题。)(黑体字部分是指导者增加的话)
  
  F:说!又干了什么好事?
  
  C:没干什么,就是打了S1那混蛋一拳。有什么大不了的,大惊小怪什么?
  
  F:你……你……
  
  C:怎么,没话说,那还急着赶过来干嘛?别看你千里迢迢赶过来,我还不稀罕呢,平时为什么不来,老师打电话才来?你根本就不关心我!你不是我爸!
  
  旁白:“啪”,F扇了C一巴掌,两眼怒睁,身体似乎有些发抖。
  
  F:你就这点打我的本事,说不定我妈也是这么被你打跑的。为什么我没有了妈妈,别人都有啊!(语气中带着哭腔)他们不就是因为我没妈妈而看不起我吗?
  
  C:混账东西,不要提你妈,就是她在这儿也救不了你,她要知道你干的这些混账事情,不晓得已被你气死多少次了。你说干吗要打人家,你怎么就像一个女流氓!学会打人了,好……厉害!
  
  C:比不上你。你每次来都先骂我,再扇俩巴掌,从不和我好好说话。我为什么不能打人?我永远都是孤单一人,不保护自己就会被人欺负。S1竟然敢骂我“没妈管教的孩子没心没肺”。我没有妈妈已经比不上她了,她凭什么看不起我,我打她没错!要不是有人拉着还要多送几拳给她。
  
  F:再嘴硬试试看?这学干脆就别上了,回家!我宁愿把你当头猪养……
  
  C:巴不得!回家和奶奶一起住在乡下,不用为学习而烦心,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再也不会有人骂我是没妈的孩子没教养了……猪的日子比我幸福多了……你也眼不见心不烦。
  
  F:(略显痛苦)你说你到底想要什么……
  
  C:你只关心赚了多少钱,从不关心我在学校过得好不好;你只知道给我钱,却不像其他家长那样常来看我。在学校没人愿意答理我,他们嫌弃我,认为我不是一个好学生、好同学。只有外面那群兄弟对我好,他们接纳我,我与他们是平等的。我就是只想有人理我,有人陪陪我,就这样简单的要求,为什么你们都会觉得我奇怪!我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就像一个没人要的孤儿!


第三场景
  
  (角色安排:C由小雯扮演、S1、S2、S3分别由C的3位室友扮演。说明:本场景设置的目的是让观众尤其是父亲了解女儿交往方面的情况,引导他体会C其实是因为自己家庭问题而闷闷不乐。她缺乏同龄人可以享受到的家庭欢乐,看到别人都有母亲照顾而自己却很少见到亲人——爸爸和奶奶,感到委屈,以致开始痛恨身边拥有完整家庭的同学,甚至对室友的关心也表现出反感排斥。)
  
  旁白:周日晚,S1、S2和S3都刚结束周末休假,从家中赶回,只有C没有回家仍住在学校宿舍。
  
  S1:(很开心地从包中拿出一个饭盒)这是我妈给我炸的鸡块,快来尝尝,过期作废哦!
  
  S2:你妈手艺又有长进了哦……再来一块!
  
  S3:别吃完了啊,给我留一块!
  
  旁白:3人在说笑中突然注意到了躺在床上的C。
  
  S2:C你也吃一块吧,味道不错!
  
  C:没兴趣。(转身面朝墙壁)
  
  S3:怎么又这样!好像每个人都得罪了她一样。
  
  S1:她就见不得我们从家里回来。不就是个单亲家庭吗,没有人做饭给她,有必要这样吗?想博得别人同情吗?她……
  
  S2:算了,我们自己吃。
  
  C:我是单亲家庭怎么了,不关你们的事!
  
  S3:C,我们不想和你闹别扭。为什么你总是这么不开心?我们也可以好好谈谈。
  
  C:不用你管,我一个人好得很。不就几块鸡肉吗,假惺惺的!我买的比这个好多了。
  
  S1: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她不回家,心里一定很郁闷,火没处发。看到我们回家心理不平衡。想着法子找茬。
  
  C:哼!懒得理你们。
  
  S1、S2、S3:(面面相觑)唉……
  
  第四场景
  
  (角色安排:C由小雯扮演和F由小雯的父亲扮演。说明:本场景设置的目的是让父女2人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坦诚交流。更多的情节由2人自由发挥,指导者可中途打断以提出2人的问题或优点。同时,可引导观众换位思考,探讨缓和父女关系的有效措施。)
  
  F:你这次到底又做了什么?
  
  C:我打了S1。她骂我可以,但不可以提妈妈。
  
  F:可你不能这么冲动啊?打人是不对的。
  
  C:你不就是这样?
  
  F:可我是大人,你还是个学生!
  
  C:大人!大人怎么了?大人就可以随意打人?大人就可以把孩子交给老人,而自己生活?大人就可以推卸责任……
  
  F:可我带着你怎么赚钱,怎么供你读书生活?
  
  C:我不想要那么多钱,我只想有人陪我、来看我。人家同学经常有爸妈来看,我呢?永远都是一个人!只有我犯了错你才会来……学校里的同学个个都看我不顺眼。
  
  F:那你为什么不主动和同学好好相处呢?
  
  C:她们经常回家,会说起爸爸妈妈,我不想听这些。因为我的家不会给我带来快乐,只有冷清寂寞。可她们从来不管我的感受,我感觉她们说妈妈的时候就在嘲笑我。但我外面的那些兄弟大都像我一样,要么爸妈离婚,要么爸妈上班没时间顾他们,我们在一起时从不提家里的事,多轻松!
  
  F:是我不好,从不考虑你的感受,这么多年也没有陪你吃过一顿饭,没有聊过天……可我的事情这么多,而你这个年龄也应该独立了。我原以为你上寄宿学校能适应的,但你却越来越不像话,今年我来学校多少趟了?去政教处、校长办公室等地方简直是轻车熟路,可你还是屡次违反学校纪律!
  
  C:这样我不就能有机会见到你了?
  
  F:你……你就是为了这个?!(恍然大悟)
  
  C:我怕没人记得我,怕你再也不管我了……你要再找个女人可能会永远不理我的……
  
  F:不会,永远不会,我们永远在一起。
  
  C:真的吗?不过我还是希望你再找个阿姨回来的,家里热闹了,你也不会这么累。
  
  F:乖女儿,我这就回去请假,周末带你回乡下看奶奶,奶奶很想你。
  
  C:(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笑容)嗯!真是我的好爸爸!
  
  F:女儿对我来说永远是最最重要的。
  
  (三)分享
  
  指导老师组织同学们展开讨论,讨论内容包括如何使单亲家庭中的冲突合理解决,帮助单亲家庭子女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寻求改善单身父母对子女教育方式的有效方法等。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三、小结
  
  家庭结构的破裂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由此导致的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社会的关注,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将家庭不幸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C的原型——小雯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亲家庭子女,她对周围的事物缺乏热心、孤傲冷僻、缺少人际交往能力。这都源于她希望亲人给予关爱而愿望得不到实现的矛盾。通过心理剧的扮演,将矛盾展现出来,并使问题得以解决。心理剧选题源于现实生活;通过角色扮演使亲子之间互相理解,避免了沉默或尴尬的局面,对当事人的教育作用从表浅感觉层面深入到内在理性思考层面,对观众也起到了良好的感染作用。总之,在学校教育中如能灵活运用心理剧这一技法,将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特别是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